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乡村之声《三农早报》
2015年8月4日播出稿件(周二)
导语:早上好,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每天早上为您播出的《三农早报》节目,我是李庆。在今天的节目中,您将收听到:
提要:
农业部部署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农发行与供销合作总社深化业务合作
中央财政下拨农机购置补贴236.45亿元
陕西渭北陕北伏旱加重
四川省将减贫目标分解到户到人
北京市新农村建设呈现“三增三减四保持”
天津专家对64个放心菜基地开展全面验收
《每日关注》为您带来《扶贫开发工作重在“精准”》
农业部部署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近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会议强调,当前农业机械化的重点就是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要充分认识推进全程机械化的重要意义,以开展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农机化发展水平。
这些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有基础、有条件提出全程机械化这一目标。下一步,各有关司局要密切协作,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撑作用,调动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推动任务落实的强大合力。要合理制定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强化绩效考核,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会议要求,近期要督促各地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同时,要抓好《意见》的宣传贯彻,为全程机械化推进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会议还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近一步加强对农业遗产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
农发行与供销合作总社深化业务合作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日前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化业务合作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的通知》,双方将在继续深化传统领域合作的基础上,多方位的业务合作,创新发展方式和手段,形成支农合力。
农发行将加大对棉花物流网络项目、农资物联网建设项目、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第三方监管仓库扩建项目以及大数据库建设项目等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时,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贷款予以支持,促进农业现代化上台阶、上水平。在“互联网+”思维的带动下,支持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打造“网上供销社”。农发行将积极创新信贷产品,支持供销合作社的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社有企业兼并、重组,推动跨区域横向联合和跨层次纵向整合。双方将加强联合调研,探索研究合作新领域、新模式、新机制,力争在农村合作金融等领域取得突破。
中央财政下拨农机购置补贴236.45亿元
财政部近日发布消息,中央财政已下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36.45亿元,对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使用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给予补贴。
据了解,此项资金将重点支持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所需机具,兼顾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林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发展所需机具。
截至2015年,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1435.07亿元用于支持农机购置补贴。财政部农业司负责人强调,下一步,中央财政将不断调整支出结构,完善补贴政策,继续支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陕西渭北陕北伏旱加重
针对7月份以来高温天气持续,渭北、陕北等地旱情加重的实际情况。日前,陕西省各级水利部门紧急部署,全力以赴科学方法抗旱保秋。截止目前,已完成抗旱夏灌814万亩次,有效减轻了干旱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目前,全省主要农作物受旱面积531万亩,其中中旱以上205万亩,干枯1.5万亩。
当前,榆林市充分发挥小型水利工程和抗旱服务队作用,累计完成抗旱灌溉52.7万亩次。延安市派出13个工作组分赴旱区检查指导,市财政拨付500万元支援抗旱减灾,累计抗旱灌溉65.6万亩;渭南市充分利用黄河、渭河、洛河水资源优势全力引水灌溉,累计抗旱夏灌280万亩。
同时,西安、咸阳、宝鸡等市开动所有设施抗旱灌溉,优惠电价、水价尽力减轻农民负担;各大中型灌区放弃周日休息,动员全体干部职工上岗,坚持昼夜开机抢灌,日引水165立方米每秒,日灌地14万亩。
四川省将减贫目标分解到户到人
近日,四川省新闻办召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闻发布会,表示为完成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497.6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501个贫困村和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四川省委定下每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万人的目标,并将分解任务到年到月、到片到县、到乡到村、到户到人。
在日前召开的四川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并审议通过了《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以全会形式专题研究扶贫开发工作,并作出《决定》,这在四川还是第一次,在全国也属首例。
针对5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不同致贫原因,四川省委《决定》提出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目前已规划对120万贫困群众分年实施扶贫搬迁。有关四川扶贫工作的情况我们会在稍后的节目中为您做详细介绍。
北京市新农村建设呈现“三增三减四保持”
在日前召开的北京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总结了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新农村建设的成绩,可概括为“三增三减四保持”。
“三增”,一是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18元,同比增长9.1%。二是“菜篮子”保障能力继续增强。制定出台了《北京市基本菜田蔬菜生产补贴办法》。三是生态环境建设稳定提升增量。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48万吨,再生水生产能力112万吨,新增平原造林8.97万亩。启动建设100家粪污治理工程,全面落实秸秆禁烧工作。
“三减”,一是高耗水作物种植加快调减。今年春播高耗水粮食作物调减14.3万亩。二是禽畜出栏量减少。引导小散养殖户有序退出,生猪、家禽出栏量同比分别下降5.9%和9.6%。三是农业用水减少。采用30项节水技术,完成3.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建立30个粮食高效节水示范区,全市超过一半的小麦种植面积实现半固定式喷灌。
“四保持”,一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保持平稳,二是现代种业保持健康发展,三是美丽乡村建设保持良好形势,四是农林水京津冀协同发展保持良好的合作势头。
天津专家对64个放心菜基地开展全面验收
为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菜,日前,天津市放心菜基地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专家对2014年兴建的放心菜基地进行全面验收。此次验收共涉及64个放心菜基地和22个乡镇监管部门。
据介绍,专家组按照《天津市放心菜基地建设项目导则》要求,采取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审账目及网上审查相结合的形式开展验收。根据《天津市放心菜基地建设验收考核标准》,从基地的基础条件、硬件设施、生产管理、信息管理、质量安全等几个方面进行打分及考核评价,形成验收意见。
韩国发生110起H5N8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7月27日,韩国农林渔业和食品部通报,7个道、市发生110起H5N8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236只家禽死亡,3036083只被销毁。自2014年9月起,韩国9个地区发生190起H5N8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美国将向受禽流感影响的农户赔偿
7月28日,美国农业部部长维尔萨克表示,美国政府将向因受禽流感影响的鸡和火鸡养殖农户支付1.91亿美元的赔偿金。该赔偿金只是联邦政府应对禽流感的7亿美元灾款的一部分。此前,美国政府已投入4亿美元资金用于疫区清理消毒和疫苗研究及储备。
日美TPP谈判敲定猪牛肉等农产品下调税率
日美在跨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TPP)双边磋商中敲定下调猪牛肉等农产品税率。日本对美国产牛肉征收的关税将从目前的38.5%在15年内降至9%,而猪肉每公斤482日元的关税将在10年内下调至50日元。
主持人:近日,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各省(区、市)测报人员和有关专家会商结果,结合水稻病虫基数、栽培制度、冬春季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中晚稻主要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11.1亿亩次,比上年增加17.3%。其中,虫害以迁飞性、钻蛀性害虫为主,“两迁”害虫偏重发生,发生面积7.3亿亩次,同比增加18.2%;病害以稻瘟病、纹枯病为主,总体偏重流行,发生面积3.8亿亩次,同比增加15.5%。那么具体情况,我们采访了全国农技中心病情测报处的陆明红。明红你好!
明红:主持人你好!听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明红,请你来介绍一下今年中晚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情况。
明红:好的。我先来跟大家介绍一下。
(一)水稻虫害
预计稻飞虱在华南北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大发生,西南东部、华南南部和江淮稻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1亿亩次;稻纵卷叶螟在华南东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西南和江淮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1亿亩次;二化螟在西南中北部、长江中游和江淮稻区偏重发生,江南和东北稻区中等发生,其他稻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3亿亩次;三化螟在华南稻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100万亩次;大螟、灰飞虱、粘虫等其他虫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发生面积6500万亩次。
(二)水稻病害
预计稻瘟病在西南东部、江南北部、长江中下游、江淮、东北东部常发区将偏重发生,其他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7500万亩次;纹枯病在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大发生,华南大部、西南东部稻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0亿亩;稻曲病在西南东部、江南、长江中下游、江淮、东北南部稻区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6000万亩;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华南、江南、西南南部稻区轻发生,局部存在偏重流行风险,发生面积400万亩;水稻白叶枯病等其他病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发生面积4000万亩。
主持人:预测依据是什么呢?
明红:(一)病虫害发生基数
稻飞虱在南方早稻区百丛虫量一般300-900头,可为中晚稻提供充足的虫源,加之江南中稻和西南、长江中下游单季稻虫量上升较快,百丛虫量已达200-700头,其中短翅型成虫百丛虫量3-4头,湖南安仁县局部超过30头大发生指标,此外,长江中下游稻区出现短翅型成虫的县数为近五年最高,虫量高于近四年同期,重发态势明显。(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田间虫量较高,其中)稻纵卷叶螟在南方早稻区、西南南部、江南中稻和长江中下游单季稻亩平幼虫量一般3000-10000头;二化螟在江南、西南北部、长江中游和江淮稻区亩残虫量一般500-1500头,具备中等至偏重发生的虫源基数。纹枯病在大部稻区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田间菌源充足;稻瘟病在西南、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发病县数多、发病范围广、发病品种多,如湖南洞庭湖区常年非稻瘟病流行区部分品种严重发生,局部失收,江苏丘陵、沿江、沿海局部重发田块病丛率高达100%,病叶率高达15%-25%;东北稻区发病早、面积接近上年,具备偏重流行的菌源基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华南、西南和江南稻区见病,可为中晚稻发生提供有效毒源。
(二)水稻品种及种植制度
(在水稻品种方面,当前我们种植的)粗秆大穗、优质高产的水稻主栽品种生长量大,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繁殖;(另外)我国水稻主栽品种年度间差异不大,造成水稻品种抗病抗虫性下降,如抗稻瘟病品种占水稻种植品种比例已不足20%,加之区域品种单一化情况较为突出,稻瘟病、稻曲病等水稻病害大面积流行风险较大。在水稻种植方面,华南、江南、长江中游稻区单、双季稻混栽面积大,栽插期、生育期不整齐,桥梁田多,有利于迁飞性害虫迁移和螟虫辗转为害。
(三)气象条件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下半年台风数量略偏少,但强度偏强,有利于“两迁”害虫的北迁及细菌性病害的扩散。预计今年盛夏(7-8月)在华南大部高温(≥35℃)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一定程度上将抑制晚稻上“两迁”害虫和水稻流行性病害的发生发展;西南东部、江南和长江流域稻区降水偏多,气温正常或偏高,有利于“两迁”害虫、水稻螟虫的发生繁衍及稻瘟病等流行性病害的扩散蔓延;东北北部稻区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冷害,且降水偏多2-5成,有利于稻瘟病的暴发流行。
主要情况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的,谢谢明红,这就是今年中晚稻水稻主要病虫的发生趋势情况。如果大家还想了解其他更全面、更详细的数据或病虫方面的信息,可以到全国农技推广网的病虫测报网页查询一下。
宣传语(配乐):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造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要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十佳农民风采展播”
刚刚我们为您介绍了四川省的扶贫工作进展,四川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以全会形式专题研究扶贫开发工作,可以说是在全国开创了先河。除了四川省,在近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还有其他十几个省、自治区密集表态,将扶贫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将“精准”作为扶贫的关键词。
《人民日报》在报道的四川精准扶贫经验时说,扶贫是“对准最贫困的村,扶持最困难的户,办好最急需的事”。四川设立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民族地区推进15年免费教育,推广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对照短板、瞄准靶心,陆续还将有针对基础、新村、产业、社会保障、财政金融等10个扶贫专项方案出台,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力促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四川省扶贫移民局副局长刘兵介绍,下一步四川将紧扣“六个精准”要求,着力“六个深化”:一是深化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全面核查校正基本情况。二是深化干部驻村帮扶。完善省到乡四级驻村干部管理机制和监评办法,实现所有贫困村都有1位联系领导、1个帮扶单位、1个驻村工作组、1名“第一书记”。三是深化精准扶持措施。四是深化资金项目管理。探索实施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试点等新模式。五是深化扶贫脱贫实效。制定减贫及考核标准,分解减贫目标任务,实现“八到”——也就是到年到月、到片到县、到乡到村、到户到人。六是深化社会参与扶贫。
在今年的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习近平就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4个切实”的具体要求,要求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
自6月18日至今的一个多月内,已有16个省份的省委书记陆续对扶贫工作表态,强调要深刻认识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意义,落实“4个切实”的具体要求,谋划好“十三五”扶贫攻坚工作。“精准扶贫”是各省份书记的表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表述之一,“精准”一词在16名书记的讲话中共出现107次。
在7月25日电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在会上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的工作要求,充分认识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极端艰巨性和重要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采取超常规政策举措,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让一个贫困地区、一个困难群众掉队。
汪洋指出,十八大以来的扶贫实践证明,精准扶贫基本方略是正确的、可行的,要不断坚持和完善。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进一步巩固建档立卡成果,实施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要从贫困户实际出发,通过发展产业、易地搬迁、生态保护、教育扶贫、社保兜底等,“一户一策”,实施帮扶。要全面落实扶贫责任,加强对地方各级政府扶贫工作成效考核,发挥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作用,推进社会力量包干帮扶,加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
汪洋强调,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要研究采取更有力、更有效的过硬举措,多渠道加大扶贫投入,加快解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瓶颈制约,为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脱贫致富创造有利条件。他强调,今年时间已过半,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对照既定目标任务,查找差距和不足,加大工作力度,保质保量完成全年减贫任务。
李庆:好的,以上就是今天《三农早报》节目的全部内容,感谢您半小时的陪伴。如果想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节目内容,您可以关注我们节目最后的联系方式。
栏目片尾:资讯万千,我们为您细细挑选,每天清晨《三农早报》准时陪在您身边。如果对节目有什么意见或建议,需要了解节目相关资料、收听更多的节目,与我们在线交流互动,您可以登录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央广网,可以关注《三农早报》新浪微博,关注“中央农广校—三农早报”微信公众账号。同时欢迎您关注“中国新型职业农民”微信公众账号,了解更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服务内容。我们的通讯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部北区24号楼,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广播教育中心,邮政编码:100125,热线电话是:010-59196068转8008。
那好了,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要跟您说再见了,节目编辑夏羽,录音王迪,我是李庆。明天早上我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