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乡村之声《三农早报》
2015年7月21日播出稿件(周二)
导语:早上好,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每天早上为您播出的《三农早报》节目,我是李庆。在今天的节目中,您将收听到:
提要:
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向农村等地区倾斜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3%
四川省大春播栽面积已过9成
《每日关注》为您带来《聚焦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第二集
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向农村等地区倾斜
财政部和教育部近日发布消息,两部门联合制定的《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将于今年8月1日起施行,并明确该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和东部困难省份,并向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
根据管理办法,学前教育发展资金,是由中央财政设立、通过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奖补支持各地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开展幼儿资助的资金。两部门为此专门发文旨在规范和加强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提高幼儿资助水平。
管理办法指出,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分为“扩大资源”类项目资金和“幼儿资助”类项目资金两类。前者用于奖补支持地方多种渠道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后者用于奖补支持地方健全幼儿资助制度。
两部门明确,学前教育发展资金支持的范围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点支持中西部和东部困难省份,并向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该资金严禁地方用于偿还债务和用于平衡预算。对于滞留、截留、挤占、挪用、虚列、套取学前教育发展资金以及疏于管理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3%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经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968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二季度增长7%。
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1元,同比名义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9元,名义增长8.1%,实际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54元,名义增长9.5%,实际增长8.3%。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缓中趋稳。国民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逐步回暖,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
分产业看,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0255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29648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46965亿元,增长8.4%。从环比看,二季度GDP增长1.7%。
四川省大春播栽面积已过9成
目前,四川省大春播栽工作已全面完成,通过适期播栽、技术落实到位等措施,全省完成大春粮食面积7021.1万亩,同比增加13万亩,苗架长势好于上年。
据悉,四川各地积极组织农技专家进村入户,适时播种育苗,全省大春作物播期集中,适期内完成面积达90%以上。适用技术在作物播栽上运用突出,全省推广水稻旱育秧、水稻宽窄行规范化栽培面积分别占水稻面积的62.7%、50.2%;预计全省种植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2298.2万亩,占水稻面积的76.9%,全省种植优质专用玉米974万亩,同比增加23.8万亩。
在政策扶持上,四川省在今年下发《四川省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实施方案》后,又出台了《金融支持四川现代粮食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方案》,重点支持粮食产业基地建设和扶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确保了粮食面积稳定。
同时,订单农业发展迅速。各地通过“互联网+农业”进一步开拓订单渠道,全省共落实大春粮食订单1459万亩,同比增加31.5万亩。各地农机购置补贴落实到位,全省大春机耕、机播面积分别达到3058.7万亩、426.9万亩,较上年分别增加190.9万亩、49.3万亩。
湖南四项措施抓好中稻田管
据湖南省农委当前苗情调度表明,目前中稻正处于幼穗分化第3期;主茎叶龄13叶,比去年快1叶;亩平均苗数25.19万,较去年多3.17万,为中稻有效穗增加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中稻螟虫危害较轻,但稻瘟病比去年同期要严重。
针对目前中稻生长情况,湖南全省正切实抓好四项田间管理措施的落实:第一,及时追施肥料。看苗施用好穗粒肥,对于生长较弱、叶色较淡的二三类禾苗,每亩追施1-3公斤尿素和钾肥作为穗肥,促进中稻幼穗分化,促其苗情转化升级。第二,要科学管水。中稻正处于幼穗分化期,是对水分比较敏感的阶段,加强水浆管理,做到湿润孕穗;要求抽穗时做到有水抽穗,后期注意间隙性灌溉,做到干湿交替灌浆壮籽,切忌脱水过早。第三,打好病虫防控战役。及时预测和发布防治信息,选用高效对口药剂,抢抓晴天及时施药。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促进病虫防控工作有序开展。第四,加强技术服务。各级农业部门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印发中稻等田间管理技术要点(明白纸),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田间管理技术措施。组织农技干部深入基层和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河南省专项检查关注农民工合法利益
目前,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正在开展专项调查,主要针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重点关注农民工群体的合法利益。
据介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法、社会保险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理劳动保障领域的违法行为,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河南省人社厅决定从2015年7月1日至8月14日在全省组织开展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专项检查。
此次专项检查覆盖各类用人单位,重点是招用农民工较多的建筑、制造、采矿、餐饮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检查内容包括合同签订、社保缴纳、工资支付、高温津贴、带薪休假等多项内容。
吉林省有效促进农作物安全成熟
针对今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吉林省局部地区出现的旱情,以及5月和6月份出现的阶段性低温时段,同时为了预防厄尔尼诺带来的极端天气,近日,吉林省农委下发了《关于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粮食作物安全成熟的紧急通知》。
吉林省农委要求,全省各地要重视促进粮食安全成熟工作。今年吉林省出现极端天气的可能性较大,部分地区夏季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局地洪涝、初霜时间提前等,各地市农业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高度重视,加强分类指导,指导广大农民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粮食作物生长发育,确保粮食作物安全成熟。一是科学追肥。根据底肥施用量和作物长势,因地制宜确定施肥品种和施用量。二是加强水稻水分管理。应保持浅水层,提高水温、地温,促进水稻加快生长进程。三是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全省针对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加大普查力度和频率,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趋势和动态,及时发布舆情信息,做到早发现、早预报、早防治。
新疆兵团建创业园区助农工增收
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三团出台创业园区优惠政策以来,目前八大创业园区入园企业已有12家,涵盖农副产品加工、农用机车制造修理、特色种植和红枣加工等产业项目。
据了解,随着三团小城镇凝聚力和辐射力的日益增强,该团根据地理分布和资源禀赋条件,按照市场导向、产业聚集、突出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立足该团生态污染少、绿色农业开局好等基础,开发各类绿色食品、营养食品、保健食品,着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目前,该团新增个体工商户40余户,新增民营企业4家,新增从业人员600多人,已有百余名职工在小城镇务工、经商,红枣就地加工达80%以上。
该团根据地方对职工创业园区配套资金要求,建立500万元贴息专项资金,每年支持10户以上进入创业园区的职工,根据该户投资规模给予5至10万元的贴息贷款。该团对入驻园区企业法人及直系亲属解决落户问题,子女上学和入托享受职工同等待遇;保证入住园区水电供给,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按市场价格协调优先供应原料。
湖南省农产品品牌促进会成立
近日,湖南省农产品品牌促进会在长沙成立,湖南省农产品品牌促进会与上海中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就“湘品入沪、沪品入湘”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上海中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提供组织、销售湖南农产品的固定场地和线上线下营销平台,专门展示推介、销售湘产农产品,湖南省农产品品牌促进会则成为“湘品入沪”的重要供货商之一。
湖南省农业资源富足,农产品品种丰富,农产品关联企业众多,截至2014年底,农产品加工业达5.1万家,国家级示范社144家,省级示范社62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获得“中国驰名商标”96家,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的产品300多件。通过ISO9000系列、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龙头企业达到了400多家,799个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75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03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星级休闲农业企业已达700余家。
湖南省农产品品牌促进会将充分行使“协调、服务、维权、自律”的协会职能,运用协会“强制性监督和扶持性引导”双重手段,提高农产品品牌创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经营主体的品牌竞争力,强化湖湘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加快由农业资源大省到农业强省转变。
关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政策
2015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6亿元转移支付资金,采取“先建后补”方式,按照不超过单个设施平均建设造价30%的标准实行全国统一定额补助,扶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建设马铃薯贮藏窖、果蔬贮藏库和烘干房等三大类18种规格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实施区域为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福建、河南、湖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13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三农资讯》,欢迎您继续收听下面的节目。
宣传语(配乐):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造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要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聚焦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二)
李庆: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启动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 2005年中央首次在一号文件中提出有关农业信息化方面的问题,指出“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国家之所以一再强调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性,是因为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网络使用的基础条件还很匮乏,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使用网络意识相对落后,网络使用的增长条件和空间依然不足。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已具备较好基础。但是,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既面临集成化、专业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实用化、普及化、综合化、全程化等重大发展趋势,又面对广大农村由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全面推进而日益增强的信息服务需求。那么下面介绍我们邀请到的嘉宾,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请张司长来给我们介绍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情况。
专家:大家好。农业部常务会议系统地研究了农业信息化重大的战略部署。新时期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意义。现代农业农民增收城乡一体化。所以讲,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就是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
李庆:当前农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专家:当前农业信息化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城乡数字鸿沟仍达0.45。
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原创性、针对性信息仅占34%。
3、每个部委有多个信息孤岛,仅农业部就建有独立的业务系统107个。
4、4类信息技术(感知、传输、处理、控制),2类(感知、控制)创新严重滞后。
5、仅1.6%的涉农企业开展面向农民的信息服务。
这是我们现阶段农业农村信息化存在的5个主要问题。
大力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我们首先要提倡推广、培训农业知识,像今天这样一种培训,像今天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今天这样由我来给大家介绍农业部的思维框架,我想就是一种培训,就是一种提高我们行业内部、提高我们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提高我们广大农民朋友对信息化的认识,从而我们有兴趣去运用,通过我们的运用、在拉动技术的研发、在拉动企业的投入、在带动社会这投入,我们共同就能推进信息化的发展。
李庆:好的,非常感谢张司长精彩的介绍。今天张司长给我们大家介绍了我国信息化的基本形式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因为时间有限,今天我们就先介绍到这儿,在明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再继续聚焦农业农村信息化,为您介绍更为全面的知识。那我们再次感谢张司长做客我们的节目,同时也感谢各位的收听。
李庆:好的,以上就是今天《三农早报》节目的全部内容,感谢您半小时的陪伴。如果想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节目内容,您可以关注我们节目最后的联系方式。
栏目片尾:资讯万千,我们为您细细挑选,每天清晨《三农早报》准时陪在您身边。如果对节目有什么意见或建议,需要了解节目相关资料、收听更多的节目,与我们在线交流互动,您可以登录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央广网,可以关注《三农早报》新浪微博,关注“中央农广校—三农早报”微信公众账号。同时欢迎您关注“中国新型职业农民”微信公众账号,了解更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服务内容。我们的通讯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部北区24号楼,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广播教育中心,邮政编码:100125,热线电话是:010-59196068转8008。
那好了,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要跟您说再见了,节目编辑夏羽,录音王迪,我是李庆。明天早上我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