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乡村之声《三农早报》
2015年7月23日播出稿件(周四)
导语:早上好,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每天早上为您播出的《三农早报》节目,我是李庆。在今天的节目中,您将收听到:
提要:
农业部调整全国草原火险区级别
双季超级稻早季亩产最高738.5公斤
内蒙古2000余万亩草场遭遇蝗灾
《每日关注》为您带来《聚焦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第四集
农业部调整全国草原火险区级别
为适应新形势下草原防火工作实际需要,科学预防草原火灾,按照《草原防火条例》规定,根据草原植被状况、重要设施和生产要素变化情况、草原火灾发生的危险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农业部对全国草原火险区级别划分重新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草原火险区级别划分,将更加突出重点,便于各省有关单位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草原防火工作方针,因灾设防,夯实物质基础,强化防火措施,确保草原防火安全。
本次调整后,市级极高火险区为43个,县级极高火险区为210个;市级高火险区为42个,县级高火险区为209个。市级极高火险区多集中在内蒙古、甘肃、青海以及新疆,其中内蒙古有42个县、市为极高火险区。
双季超级稻早季亩产最高738.5公斤
近日,广东省农业厅邀请的专家组在广东省兴宁市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主持的“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技术”的攻关项目进行验收。经现场测产后,专家组宣布该项目早季平均亩产为703.9公斤,最高产量达738.5公斤。
据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唐湘如介绍:这一项目面积约110亩,采用的是“‘超优1000’品种+双季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钵苗机插秧”模式。
这一技术模式核心是:选用“超优1000”,播种线精量播种,“超级稻壮秧剂”大棚温室钵体培育壮秧,钵苗插秧机移栽,基肥深施“超级稻专用肥”每亩70公斤、返青分蘖期追施“超级稻专用肥”每亩30公斤,破口抽穗期喷施“超级稻米质改良剂”每亩200克,灌溉和病虫害统防统治。
在场测产验收的专家组成员包括了曾培育出“汕优63”水稻良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等人。经过现场收割、称重和测算后,专家组公布了验收结果:平均亩产为703.9公斤,最高产量达到738.5公斤。
内蒙古2000余万亩草场遭遇蝗灾
自今年入夏以来,内蒙古一些地区持续高温少雨,利于蝗虫繁殖,目前全自治区共有2000多万亩草场发生不同程度的蝗虫灾害。监测显示,截至7月中旬,内蒙古共有1228万亩草场的蝗虫灾害较重,平均每平方米的蝗虫密度达到22头,最高的区域达到每平方米40头。
据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的技术人员介绍说,持续出现的高温少雨天气,给草原蝗虫的繁殖、生长营造了条件,大量的蝗虫幼卵快速生长出土,蚕食草场,对地方牧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内蒙古自治区天然草原面积达13.2亿亩,每年的这个时间段正是草场生长的时间段,而今年却遭到了蝗虫的啃食。据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牧民反映:蝗虫对草原的破坏不仅影响到当下的羊群生长,对过冬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蝗虫是草原的主要害虫,可以大面积的迁徙,为了控制蝗灾蔓延,当地及时开展了机械灭蝗工作,将损失降到最低。
河北两年内建百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近日,河北省农业厅研究通过《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到2017年全省建成100个左右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带动各地建成一批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
以环京津地区为重点,河北将打造一批万亩以上的一二三产融合、产加销游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园区,使之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要素的聚集区、先进技术的示范区、深化改革的先行区、产业融合的试验区,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具体工作中,将突出抓好六项工作:一是科学制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二是瞄准环京津和省会城市周边,立足多层次市场需求;三是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增产增效并重、生产生态协调;四是按照龙头带动、农民参与、股份合作、促进增收的原则,全面推行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经营形式;五是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园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六是加强农机、设施、质检、信息化、储藏、保鲜、冷链、废弃物处理等农业装备建设,满足园区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北京休闲农业产业实现年产值近40亿元
近日,首届北京市农园节在京举行。新华食品获悉,目前,北京休闲农业产业已成长为年产值近40亿元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支柱产业,休闲农业或将成为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先导产业。
目前,北京休闲农业产业拥有8万直接从业者、1.6万个乡村旅游接待户、227个市级民俗旅游村、1300多个休闲农业园、155家星级休闲农业企业,年接待超过2000万人次,年产值近40亿元。
休闲农业是利用田园景观、农村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休闲农业走在了前列。据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会长蒋洪昉介绍:“京津冀三地休闲农园在农园节的平台上共同开拓休闲农业的新市场、新空间,共同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休闲农业理应成为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先导产业。”
湖北省抓夏管促丰产
湖北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口粮绝对安全”的总体要求,多措并举下力抓粮食。全省夏粮已获丰收,当前正集中力量、集约资源全力以赴狠抓夏季田管。
目前,早稻已进入成熟收获期,春玉米已进入乳熟期,湖北省农机局组织各地加强收获机械调度,抢抓晴好天气,确保成熟一片收获一片,抢住晚稻最佳播栽期,确保收获一片栽插一片。
7月初,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相关专家会商,及时下发“关于做好在田作物夏季田管的通知”,要求各地根据苗情生长动态,科学分类指导,搞好肥水调控,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当前重点是中稻结合复水追施穗肥,搭好丰产苗架。夏玉米结合灌溉施好穗肥,力促成大穗,夯实丰产基础。
今年,“两迁”害虫、纹枯病、稻瘟病呈重发态势。湖北省植保站提出“三化”工作目标,病虫监测网络化,病虫预报及时化,防控手段专业化。坚持省县合力,重大病虫集体会商,提高病虫预报准确率。坚持依托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联防联控,统防统治,做到见点打片,见片打面。同时,积极推进绿色防控,全省已建水稻等粮食作物绿色防控区68个,覆盖面积1000万亩以上。
新疆夏粮生产有望实现“八连增”
据新疆农业厅消息,今年新疆夏粮丰收已成定局,预计夏粮总产量达698.2万吨,较上年增加51万吨,增幅达7.9%。这是新疆自2008年以来夏粮总产量持续第八年增产。
当前,正值新疆小麦收割季节,北疆地区小麦收割陆续开镰,南疆地区小麦收割已基本结束。据国家统计局公告显示,2015年新疆夏粮播种面积达1877万亩,较上年增加148万亩,增幅8.6%。
新疆农业厅副厅长马成介绍,中央财政今年提前拨付了农作物良种补贴、小麦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41.1亿元;继续执行小麦收购价外直补每公斤0.3元的标准,预计价外直补资金达11亿元。这些粮食扶持政策的持续出台,有效调动了全区种粮农户积极性。
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是今年新疆小麦增产的亮点。随着小麦滴灌技术逐步推广,今年新疆小麦节水灌溉面积达380万亩,比上年增加142万亩。与此同时,新疆粮食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测土配方施肥面积继续扩大,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病虫害防治处置率95%以上,为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
青海省利用新技术引导农药使用
近年来,青海省采取了多种方式严格控制农药使用和加强农药管理。如加强对农民规范合理使用农药的培训;购置绿色防控所需的生物农药、粘虫板、杀虫灯等产品,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控制和化学防治等新技术进行绿色防控示范推广;安排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并严格审查报送登记农药产品的药效、残留等。
据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余国平介绍:“这几年在农药使用上,我们一直推广辛硫磷与乐斯本混用或乐斯本单用,大大降低了药量,每亩300克剂量,而且防治效果很好。”长期以来,农民使用农药形成了一种习惯,觉得一种农药药效好,就会使用很长时间。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病、虫产生了很强的耐药性,防治效果也越来越差,而农民只会不断地加大使用剂量。实际上,这样不仅不会带来好的效果,反而还会对土壤造成危害。现在这一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观。
乐都区中宁乡平坦村是该地较大的马铃薯种薯基地之一,在农药的使用上要求更为严格。据了解,去年,青海省在29个县(市)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100万亩,带动辐射防治面积300万亩以上。
《兽医要闻》
日前,农业部兽医局组织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中国兽医协会等单位兽医卫生宣传负责同志会商下半年宣传工作,启动“一图一文一影一人一团建”兽医卫生宣传“五个一行动”。
截至7月中旬,2015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结束。报名人数共计58394人,其中54729人报考兽医全科类,3665人报考水生动物类。36名港澳考生报名。
7月15日,河北省召开全省“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视频会议,总结近年来 “瘦肉精”监管工作成效,分析监管工作形势,对2015年“瘦肉精”专项整治百日行动进行动员部署。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三农资讯》,欢迎您继续收听下面的节目。
宣传语(配乐):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造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要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聚焦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四)
李庆: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启动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 2005年中央首次在一号文件中提出有关农业信息化方面的问题,指出“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国家之所以一再强调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性,是因为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网络使用的基础条件还很匮乏,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使用网络意识相对落后,网络使用的增长条件和空间依然不足。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已具备较好基础。但是,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既面临集成化、专业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实用化、普及化、综合化、全程化等重大发展趋势,又面对广大农村由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全面推进而日益增强的信息服务需求。那么下面介绍我们邀请到的嘉宾,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请张司长来给我们介绍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情况。
专家:大家好。下面介绍十大重点任务。
1、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
2、着力强化市场信息服务能力
3、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信息化水平
4、加快完善农产品量安全的监管手段
5、持续提升重大动植物疫病的防控能力
6、显著提高农村经营管理水平
7、积极探索农业电子商务
8、切实提升农业生产指挥调度能力
9、进一步强化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0、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信息化建设
任务1: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3S
任务2:着力强化市场信息服务能力
产销信息对接
生产信息服务
信息监测预警
任务3: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信息化水平
适用信息技术研发/农业科研手段信息化/农技推广
任务4: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手段。
农产品质量安全
诚信/监测/认证/追溯
任务5:持续提升重大动植物疫病的防控能力
任务6:显著提升农村经营管理水平
三资监管/土地流转/农民负担监管
任务7:积极探索农业电子商务
最快速度、最短距离、最少环节、最低费用
呼唤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要求农产品物流信息化
任务8:切实提升农业生产指挥调度能力
国家农业综合指挥调度平台
上下协同、运转高效、调度灵敏
李庆:前面我们说了农业信息化发展十大重点任务,第四是加快完善农产品量安全的监管手段,第五是持续提升重大动植物疫病的防控能力,第六是显著提高农村经营管理水平,第七是积极探索农业电子商务,第八是切实提升农业生产指挥调度能力,那么还有哪些重要的任务呢?我们继续来听张司长的介绍。
任务9:进一步强化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国家农业云计算中心
土地等自然资源信息
基于物联网的现场信息
数据信息资源挖掘
任务10: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信息化建设
开展全面应用示范
探索路径、模式、经验
率先实现信息化。
李庆:好的,非常感谢张司长精彩的介绍。今天给我们大家介绍了农业部对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信息化提出的十大重点任务,那因为时间有限,今天我们就先介绍到这儿,在明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再继续聚焦农业农村信息化,为您介绍更为全面的知识。那我们再次感谢张司长做客我们的节目,同时也感谢各位的收听。
李庆:好的,以上就是今天《三农早报》节目的全部内容,感谢您半小时的陪伴。如果想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节目内容,您可以关注我们节目最后的联系方式。
栏目片尾:资讯万千,我们为您细细挑选,每天清晨《三农早报》准时陪在您身边。如果对节目有什么意见或建议,需要了解节目相关资料、收听更多的节目,与我们在线交流互动,您可以登录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央广网,可以关注《三农早报》新浪微博,关注“中央农广校—三农早报”微信公众账号。同时欢迎您关注“中国新型职业农民”微信公众账号,了解更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服务内容。我们的通讯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部北区24号楼,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广播教育中心,邮政编码:100125,热线电话是:010-59196068转8008。
那好了,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要跟您说再见了,节目编辑夏羽,录音王迪,我是李庆。明天早上我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