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乡村之声《三农早报》
2015年7月24日播出稿件(周五)
导语:早上好,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每天早上为您播出的《三农早报》节目,我是李庆。在今天的节目中,您将收听到:
提要:
农业部组织防病治虫夺秋粮行动
全国海洋渔业船舶情况摸底调查工作启动
辽宁省加大投入抗旱人资力量
《每日关注》为您带来《聚焦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第五集
农业部组织防病治虫夺秋粮行动
目前,受“厄尔尼诺”影响,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玉米螟、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呈重发态势,对秋粮作物生长构成较大威胁。为实现“虫口夺粮”,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农业部近日组织开展防病治虫夺秋粮行动。
防病治虫夺秋粮丰收行动围绕农药减量控害、使用量零增长,以控制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危害为重点,坚持分类指导、科学防控原则,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关键环节,加强监测预警,推进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和科学用药,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力争将重大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2%和22%,同比分别提高2个百分点。
防病治虫夺秋粮丰收行动重点在“一加强、三推进”上下功夫,即加强监测预警;推进科学防控;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科学用药。 农业部强调,防病治虫夺秋粮丰收行动时间紧、任务重,各地要落实属地防控责任,加大资金支持,科学制定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及早安排部署,搞好指导服务,强化督查指导,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为夺取秋粮丰收赢得主动。
全国海洋渔业船舶情况摸底调查工作启动
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海洋渔业船舶摸底调查的通知》,部署开展全国海洋渔业船舶情况摸底调查工作,以进一步掌握我国渔业船舶的实际情况,确保渔船管理数据的真实可靠,提高渔船管理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此次摸底调查的主要内容为:纳入全国统一数据库的渔业船舶,包括库内渔船但未发放柴油补贴情况和库内渔船“船证不符”情况;纳入地方管理的海洋捕捞渔船,包括数量、主机功率、吨位和作业类型等情况;纳入地方管理的政策依据,地方数据库,以及证书发放情况;涉渔“三无”船舶的数量、作业类型和大小等情况。调查将采取实船核查、逐级审核、汇总上报等方式。
此前不久,全国渔船检验执法监督三大行动座谈会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会上强调,要高度重视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时刻紧绷渔船安全监管的“弦”,加强海上及内河渔船安全检查,强化渔船检验监督管理,努力提升渔船安全技术状况,发挥渔船检验在渔业安全生产中的重要基础作用,严防渔船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截至目前,全国已完成43.7万艘渔船的基本数据普查,查出4.4万艘“船证不符”、“套牌”、“克隆”以及“有证无船”渔船;检查新建渔船6430艘,发出整改通知书1325份。
300万元善款资助优秀特困教师
7月20日,中国扶贫基金会携手顺丰公益基金会在北京举行“来自顺丰的教师节礼物”项目发布会。顺丰公益基金会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善款300万元,用于培训贫困地区乡村教师,资助和帮扶贫困地区优秀乡村教师。在近两个月后的第3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特困优秀教师会陆续收到来自顺丰发放的家庭补助。
“来自顺丰的教师节礼物”公益项目将首批资助贵州、云南等10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特困优秀教师。同时计划在今年8月,组织近百名贫困地区小学校长、教师参加培训。
我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50.32%,全国有800万乡村教师,却承担着6600万农村中小学生的教育工作,“补充难、强度高、职称低、条件差、机会少、责任大”始终是这一群体的尴尬处境,该项目正是针对这一现状展开的公益项目。
辽宁省加大投入抗旱人资力量
7月17日,辽宁省防指公布了近期旱情,进入7月以来,全省作物受旱面积已达1118.58万亩。目前,全省各级各部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全力抗旱。
据介绍,7月1日8时至17日8时,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1.7毫米,比多年均值少86.4%。由于持续高温少雨,土壤失墒较快,截至7月17日统计,全省作物受旱面积1118.58万亩,其中轻旱885.54万亩,重旱208.75万亩,干枯24.29万亩。大连、锦州、阜新、朝阳、葫芦岛地区受旱面积均超过100万亩,其中大连市最重;全省有16.55万人、1.35万头大牲畜因旱产生饮水困难,主要集中在大连市;全省有291条中小河流断流,52座小型水库干涸,1.16万眼机电井出水不足。
辽宁省防指迅速作出抗旱工作部署,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把抗旱工作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全力保障城乡群众饮水安全,努力减少农业旱灾损失。
目前,全省已投入抗旱人数52.22万人,累计投入抗旱资金8406.18万元、抗旱用电766.75万度、用油4920.38吨。累计抗旱浇灌229.64万亩,临时解决了7.91万人及0.4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问题。
黑龙江农企共建综合防治示范区
针对近年来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严重、农民防治次数偏多、农药使用量过大的情况,黑龙江省农业部门与中化集团等农药企业合作,共建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治示范区,扎实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首先,集成示范综合防控技术。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病虫发生的特点组装集成全生育期病虫综合防治技术,为农药减量控害提供支撑。
其次,直供直销病虫防控产品。参与共建的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签订协议,示范区用药第一年由企业免费提供,第二年按50%比例收取药款,第三年比例为75%,第四年按照低于市场价的标准收取药款。
第三,统一专业化统防统治。在农企合作示范基地,通过竞争方式,由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的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实施统防统治,改变了“千家万户买药、千家万户打药”的病虫害防治组织方式,提高了病虫害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
第四,探索创新病虫防控服务机制。植保机构会同农药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将病虫防治技术与物资结合起来,综合配套、同步推广。
山西省以免费技能培训助推农村劳动力就业
今年以来,陕西省紫阳县高度重视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坚持以县职教中心为依托,以“五大培训工程”为抓手,采取订单定向免费技能培训方式,着力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千方百计促进农民稳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效果。
为扎实推进农民工订单定向免费技能培训工作,年初,紫阳县政府专门印发了《2015年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指导思想,明确了目标任务.据悉,上半年,该县共举办免费足浴师培训13期、培训人员1085人;举办电子商务创业培训4期、培训人员232人;举办茶叶制作培训2期、培训人员320人;举办首期文化旅游讲解员培训班,培训人员120名;完成“雨露计划”技能培训400人;特色烹饪培训实施方案已制定,目前正在开展宣传动员和报名统计工作,拟在8-10月份开展5期烹饪培训,每期培训学员100名、培训时间为14天。通过免费技能培训,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1000余人,全县农民工稳定转移就业率达到60%以上。
湖南省“四双”超高产技术集成示范成功
近日,湖南省农委组织专家组对益阳市赫山区“四双”超高产技术集成示范片进行了现场实割验收,“四双”即“双季双超级稻双机插双过600公斤”,该示范片早稻平均亩产达到604.9公斤,攻关成果创历史纪录,赫山区因此成为“四双”湖南首过600公斤的县区。
据赫山区农业局粮油站站长曹永辉介绍,列入赫山区“四双”攻关示范片共两个:2600亩月塘湖示范片和580亩关王坪示范片。这次测产的便是位于月塘湖村的核心示范片,通过抽签,种粮大户冷卫国家的三丘田被抽中测产,种植的中早39水稻平均亩产达604.9公斤,超过目标产量4.9公斤,创下了3年攻关的最好成绩,比2013年、2014年分别超80多公斤和40多公斤。
据湖南省农委相关负责人分析,本次超高产示范成功主要归结为3个因素:首先是得益于农业部全力支持双季稻全程机械化增产模式攻关;其次是地方农业部门的全程管理和服务,湖南省农委布置了九个攻关试验和四个示范任务,督导赫山区今年早规划、早动员、早部署;最后是资金整合和技术力量辅助,积极探索出一条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三农资讯》,欢迎您继续收听下面的节目。
宣传语(配乐):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造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要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聚焦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五)
李庆: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启动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 2005年中央首次在一号文件中提出有关农业信息化方面的问题,指出“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国家之所以一再强调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性,是因为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网络使用的基础条件还很匮乏,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使用网络意识相对落后,网络使用的增长条件和空间依然不足。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已具备较好基础。但是,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既面临集成化、专业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实用化、普及化、综合化、全程化等重大发展趋势,又面对广大农村由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全面推进而日益增强的信息服务需求。那么下面介绍我们邀请到的嘉宾,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请张司长来给我们介绍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情况。
专家:大家好。农业部初步提出7个方面的措施,来推动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
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一把手负责、统筹协调、各司其职、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协作协同。
李庆:张司长介绍的第一项保障措施就是加强组织领导,而且提出一把手负责、统筹协调、各司其职、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协作协同。那再请张司长介绍第二项保障措施。
专家:保障措施2:强化顶层设计:战略研究、需求调研、制定规划、谋划项目、开展评价。
李庆: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总体规划,这是张司长提出的第二项保障措施,那还有什么呢?我们继续来听张司长的介绍。
专家:保障措施3:完善信息服务体系:省有云平台、县有服务中心、乡有信息站、村有信息点;全覆盖、全人工、全免费。
春天种啥对?秋天卖啥贵?买啥生产资料最实惠?
李庆:面向农民的服务,尤其是12316服务热线,真的已经成为农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政府咨询任何问题的一条途径。我们也相信,以后越来越多的惠农政策会让农民朋友的生活越来越好。那关于推动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的七项保障措施稍后我们再接着介绍。
好的,下面我们继续来听张司长的介绍。
专家:保障措施4:推动典型示范:3个国家物联网智能农业项目、3个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6类30个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农广校系统也是农业部农业信息化的创新重要团队。
保障措施5:重视标准与安全。
保障措施6:培育创新体系:创新基地/创新团队/应用研发/行业专项。
保障措施7:加大投入力度:现有投资中增加列支、金农工程、益(E)农计划、补贴制度。
在这里,我衷心地感谢各位老师、学员、专家、领导,对农业信息化的关心和支持。我今天就讲到这儿,谢谢各位!
李庆:好的,非常感谢张司长的精彩介绍。我们都知道,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了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一项紧迫任务。那通过前几期的介绍,我相信大家已经对于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工作重点有了更加清楚地了解和认识,以后的节目我们还会更加关注农业农村信息化,也欢迎收听机前的听众朋友继续关注我们的节目,谢谢。
李庆:好的,以上就是今天《三农早报》节目的全部内容,感谢您半小时的陪伴。如果想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节目内容,您可以关注我们节目最后的联系方式。
栏目片尾:资讯万千,我们为您细细挑选,每天清晨《三农早报》准时陪在您身边。如果对节目有什么意见或建议,需要了解节目相关资料、收听更多的节目,与我们在线交流互动,您可以登录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央广网,可以关注《三农早报》新浪微博,关注“中央农广校—三农早报”微信公众账号。同时欢迎您关注“中国新型职业农民”微信公众账号,了解更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服务内容。我们的通讯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部北区24号楼,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广播教育中心,邮政编码:100125,热线电话是:010-59196068转8008。
那好了,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要跟您说再见了,节目编辑夏羽,录音王迪,我是李庆。明天早上我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