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机合作社发展与扶持
第一集
主持人:听众朋友、农民朋友们,晚上好!我是节目主持人关常。欢迎您收听晚间的《乡村大讲堂》节目。
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和培育新型市场主体的任务日益紧迫。实践证明,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能够促使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装备、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有机整合,加快农业科技转化和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集约化水平。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了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生产管理处处长李斯华,请李处长和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当前我国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与扶持措施。下面来听主持人李庆带来的采访:
主持人:现在李处长已经来到了演播室,李处长您好!
专家:李庆你好,听众朋友、农民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李处长,非常高兴您能来做客我们的节目。
1.什么是农机合作社?有什么特征?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由农民创办的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赋予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独立的法人资格和市场主体地位,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了依法促进、加快发展的新时期。
农机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以下7个方面的组织特征。
(1)成员构成。以从事农业生产和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的农民为主体,也可以吸收相关企业或社会团体为成员,但农民身份的成员至少占80%。
(2)依法成立。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设立和登记,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具有法人资格。
(3)服务对象。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以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
(4)服务内容。组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机械化作业,提供农业机械化信息、技术、维修、培训、咨询等服务。这与其他提供农产品的合作社(如水稻合作社、苹果合作社)不同,农机合作社提供的主要产品是作业服务。
(5)自愿联合。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6)民主管理。 成员地位平等,不论其投入机械数量、土地规模或出资额多少,人人地位平等,在成员大会上各享有一票基本表决权。合作社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成员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7)自负盈亏。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一种互助性经济组织,合作社盈余是按照成员出资比例、劳动量或交易量(额)比例向成员返还,利益均沾,风险共担。
2.农机合作社有几种形式?目前的发展状况如何?
按照发起者不同,农机合作社大体可分为以下五种形式:一是农机户联合型。合作社发起人是几家农机户联合组成,忙时在一起,闲时分开,单机核算。二是农村能人创办型。合作社发起人是村干部或农村能人,联合农机户或无机户组成,有较强凝聚力。三是农机站转制型。在乡镇体制改革中,部分乡镇农机站被定位为改制成经营性经济实体,社长多由原农机站站长担任。四是农村集体主办型。合作社由村委会出资主办或牵头发起,属于集体资产。五是农机企业兴办型。合作社发起人是企业,企业投资占自筹资金的50%以上,股份制色彩浓厚。
各地在发展农机合作社中,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意愿,积极引导和鼓励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基层农机站和工商业主创建农机合作社,基本形成了国家扶持、群众自筹、集资入股、合作经营等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多元投入机制。从2007年到2014年,我国农机合作社从零起步,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目前数量已经达到4.7万个,并呈现以下特点: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扶持政策,推动农机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2014年全国农机合作社拥有农机具311.5万台(套),比去年增加25.2万台(套),其中大中型马力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插秧机、粮食烘干机分别达到41.5万台、33.2万台、13.9万台、1.2万台,占社会保有量的四分之一。农机原值达到808.0亿元,较上年增长29%。江苏省新增加的插秧机、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以及高效植保机中,由农机合作社购买的超过三分之二。黑龙江、湖南、陕西等省份共争取地方财政资金共计41.5亿元,扶持农机合作社机库、维修间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出了一批场院整洁、布局合理、装备优良的农机合作社。
——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全国农机合作社作业服务总面积达到7.6亿亩,约占全国农机化作业总面积的13%左右;服务农户数达到4434万余户,平均每个合作社服务农户数量985户。山东省农机合作社作业服务总面积达到8448万亩,较去年增加636万亩。江苏省农机合作社服务范围已覆盖全省所有涉农乡镇,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由原来单一的农田作业发展到现在的农机销售、维修和配件供应、农业运输、农机培训、跨区作业、农产品初加工、林果蔬菜生产等多种经营。
——经营效益不断增加。全国农机合作社经营活动总收入达到757亿元,比去年增长201亿元,社均收入达到168万元,比去年增长33万元。农机化服务依然是农机合作社的主营业务,其收入达到534亿元,比去年增长142亿元,其中田间作业收入411亿元,修理服务收入77亿元,分别较去年增长70亿元和59亿元。据测算,农机合作社社员收入平均较单机分散作业农机户收入增加30%以上。
——经营管理不断规范。各地继续深入开展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北京、江苏、福建等省农机局制定了《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指南》(或标准),指导合作社经营管理规范化。湖北、四川、安徽等省开展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培训,通过提升理事长的能力素质。河北等省还开展农机合作社建设年活动,培育典型,进一步规范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
主持人:欢迎回来,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到的是《乡村大讲堂》节目,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生产管理处处长李斯华,和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当前我国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情况与扶持措施。下面来听主持人李庆带来的采访:
3.发展农机合作社有什么重要意义?
(1)加快发展农机合作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受到土地、水肥等资源要素的约束更加明显,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和农业兼业化、副业化更加普遍,农村中“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矛盾更加尖锐。要想持续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依赖增加自然、人力资源要素投入的潜力已经不大,迫切需要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加快发展农机合作社,可以促使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得到有效整合,进一步增强农业的物质装备基础,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农机合作社日益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肩负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历史重任。
(2)加快发展农机合作社,是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具有“接二连三归一”的特征,即利用第二产业的农机产品,通过第三产业的方式来为第一产业服务,是农机户获得经营性收入的基本途径。农机合作社通过农民、农机手的联合,“抱团”参与市场竞争,“小舢板”变成了“大舰队”,可以有效地增加作业规模,降低作业成本,提升经营效益。同时,农机合作社还能拓展农机服务领域和延长产业链条,使合作社成员获得分红收入。农机合作社日益成为提高农机户经营收入的“聚宝盆”,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中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
(3)加快发展农机合作社,是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但面对现代农业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家庭经营也遇到经营主体分散、效率不高等难题。改革开放初期,分田到户,提高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水平;如今通过机具、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联合,能够充分发挥规模经营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实践证明,过去“分”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现在“合”也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可以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问题。农机合作社日益成为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新引擎”,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加快发展农机合作社,是加强农机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载体。由于长期缺乏政策扶持,一些地方的乡镇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出现“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严重滞后于快速发展的农业机械化形势。发展农机合作社,可以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起到“连线、织网、聚人”的作用,成为基层农机化公共服务的新型载体,有效承载和落实农机化政策宣贯、生产组织、技术推广、农机维修、教育培训和安全监管等农机管理和服务工作。实践证明,农机合作社是中国特色农机化发展道路上的成功实践,日益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排头兵”,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先锋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训练营”,开展农机安全监理业务的“新阵地”,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水平的“生力军”。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李处长,就当前我国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与扶持措施,给我们大家所做的一个详细的介绍。那因为节目时间有限,今天我们先介绍这些。再次感谢李处长,谢谢!
专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