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总结2006年度农广校工作,表彰先进,研究部署2007年度工作,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全力推进农广校教育事业,湖北省农广校于
王红玲副厅长在《认清形势 明确思路 总结经验 发挥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更多实用人才》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赋予了农广校新的时代使命,加大农村投入和整合农民教育资源提供给农广校新的办学契机。各级办学人员要站在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办学信心,全力推进我省农广校教育事业。她认为,农广校有六大办学经验值得推广: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多功能地开展工作;二是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切实办好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三是下沉工作重心,实行培训教师、媒体资源、人才培养“三进村”;四是实行招生就业一体化,“出口”拉动“进口”促进农广校招生;五是发展联合办学,实现了农广校、联办学校和学员“三赢”的办学新格局;六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民远程教育设施。她强调,2007年要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大力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确保完成农业部下达的6000人中专招生任务;二是大规模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积极构建“三进村”工作的长效机制;三是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更好地发挥农广校在实施“阳光工程”中的主渠道作用;四是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推动全系统教学服务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轨道;五是努力完善办学体系,强化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功能。
章秀德处长指出,当前农广校承担了大量的农民培训和转岗教育任务,全系统要上下努力,苦练内功,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要抓住机遇,创造条件,全面开创新的事业局面。甘玉华常务副校长在总结2006年工作时指出,去年我省农广校明确了一个思路,取得了五个突破,实现了三个增长,全系统招收大中专生7280人,位居全省成人中专学校第一名,成为建校以来的第二高峰年。66所市县农广校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9.8万人,占全省示范性培训任务的四分之一,成为农业部门实施阳光工程的主力军。各级农广校开展农民科技培训58万人次,成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帮手。他强调,2007年全系统要通过四个“加强“,即加强招生宣传、加强联合办学、加强就业服务、加强检查督办,全面落实招生培训任务,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湖北新农村建设再立新功。
工作会议和分组讨论分别由省农广校甘玉华、李显峰、廖显珍三位校领导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