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06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是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的第一年,鞍山市农广校各分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宽招生渠道,圆满地完成了“百万中专生计划”指标。全市共招收中专学历生711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万分之四点二,超额完成了456人的预期指标。并且各县(市)、区平衡发展,消除了空白点。其中海城222人,岫岩200人,台安200人,千山89人。具体做法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加大了工作的落实力度。年初伊始,鞍山市校就组织召开了农广校系统招生工作会议,市农发局、财政局、教育局等部门的有关领导及县(市)、区分校的主管局长参加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讲话要求全体办学人员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把招生工作放在议事日程上来抓。会上,制定了具体实施措施及招生方案,并分解任务指标。市校与各县(市)、区分校校长签定了责任状。同时制定了一系列奖惩措施,如不完成任务不予评先进,年终考核不予评优等。会议统一了认识,为完成招生任务打下了基础。
二、广泛宣传,提高农广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为了加强宣传,2006年鞍山市校以市教育局的名义,联合鞍山市其它中等职业学校在
三、以项目带招生,以培训促招生。2006年,经过争取,鞍山市校把农广校的“百万中专生招生计划”列入到鞍山市教育局中等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计划之中,和教育局直属的职业学校同等享受招生补助政策(100—200元/人),同时建立了贫困生学生档案,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享受补助1000元的政策。这一举措,为“十一五”期间巩固农广校招生规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确保了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结合东部山区替代产业项目开展学历教育是今年岫岩县的招生新举措。东部山区替代产业项目是由辽宁省果蚕站牵头,省财政重点扶持的项目,并划拨10﹪的项目资金用于农民培训。岫岩县是这一项目的实施县,项目资金的注入,使学员的教材、聘请教师、教学管理等一系列费用有了保证,促使了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岫岩县在连续几年招生都非常好的情况下,今年,又在大营子中学招收高效蔬菜生产专业学员200人,达到了农业人口的万分之五点四。
海城农广校是全国百强县,2005年科技直通车实施县。在今年的招生工作中,他们一是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对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学历教育。二是与社会力量联合办学。针对农广校体系教学硬件条件差,缺乏开展脱产教育所需的场地和师资这一实际,与私立学校联合办学,即提高了农广校在群众中的知名度,又拓宽了招生渠道,挖掘了新的生源。三是在初、高中分流学生中,开展中等学历教育。在去年招生200人的基础上,今年又招222人中专学历生,达到了农业人口的万分之二点八。
台安农广校在招生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在新开中学、富家中学连续两年进行“9+1、9+
千山区在近几年招生都不景气的情况下,今年在专业设置上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和市场导向办学的原则。根据生源实际情况,多专业、多层次办学。在学制与专业的灵活性上实现创新,以吸引更多学员。他们今年与千山职校开展联合办学。职教中心的学员可以入农广校的学籍,根据学生的要求开设了高效农作物生产、企业经营管理、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学员各科考试及格后发给农广校毕业证书。今年共招生89人,达到了农业人口的万分之五点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创造了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