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百万中专生计划”已纳入中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要点,农业部列为为农民办的16件实事之一,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农人发[2005]11号),确立新形势下农广校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新模式、新途径、新思路,发挥农广校体系五级办学培训的网络优势,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以培养村干部及村级后备干部、中专后继续教育、初中分流学生、社会招生、定单培养等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通过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培养一批适合新疆区域特色的具有中专学历的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生产活动的人才,以及农村经营管理能人、能工巧匠、乡村科技人员等实用型人才,增强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建设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为此特制定新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百万中专生计划”招生安排意见:
一、村干部及村级后备干部招生
继续以自治区党委(新党办[2005]1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的意见》及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教育厅、农业厅联合下发的新党组通字 [2005]25号文件----《关于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远程教育优势做好村干部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切入点,自治区农广校将有计划、有步骤地督促、落实、协调各分校的文件落实情况。根据自治区农广校的指导,地(州)分校要积极主动地与当地组织部等有关部门接洽,出台2007年村干部及村级后备干部学历教育招生文件,文件中要落实经费的出处,使这项工作得到政策保障;县(市)分校要根据地(州)文件精神,落实2007年村干部及村级后备干部学历教育招生文件,文件中要落实招生的人数及经费的出处,使村干部学历教育培训工作任务明确、政策到位、经费有保障;并通过与组织部的协调争取将村干部及村级后备干部学历教育招生纳入乡、镇的年终双目标考核,使新党组通字 [2005]25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
二、初中分流生招生
新疆每年有15-16万初中毕业回乡务农的分流生,各分校要抓住这批生源,为农广校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出路,积极开展初中分流生(试点培养)招生工作,对初中毕业生要进行宣传,使他们认识到掌握实用技术回乡务农致富的必要性。教师要认识到市场经济下职教渗透普教的重要意义,地(州)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1、地(州)分校要积极主动地与当地教育局接洽,争取当地教育局的支持,出台初中分流生的培养意见,意见中明确具体的培养措施及开办专业。县(市)分校要根据地(州)校的安排,与县教育局接洽,深入县、乡(镇)中学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与教育局联合制定适合县(市)的初中分流生招生实施方案。
2、自治区农广校为使初中分流生招生工作落到实处,从2007年起决定用贫困生助学金重点资助初中分流生,帮助他们完成农广校学业。
三、“订单培养”招生
2006年“定单培养”招生虽然有零突破,但由于社会对农广校的偏见及各分校的认识程度不到位,造成签定的定单流失。2007年要在去年“定单培养”零突破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选择有条件的分校继续开展此项工作,争取以“点”带面,推进全疆农广校体系此项工作的持续性开展。建议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1、采取校企联合、校校联合的办法,与有实力的企业签订“订单”,根据企业的需求开办培养专业,使招收的学生既有“进口”,又有“出口”,毕业后有就业的门路。
2、为保证毕业学员的切身利益,通过法律程序与企业、学员个人签订协议,就业中出现违反协议规定的事件,100%退还学员学费。
3、选择有条件的分校作为“定单培养”的基地。
4、从2007年起自治区农广校决定用贫困生助学金重点资助“定单培养”学生完成学业。
四、社会招生
抢抓“工资”改革对农广校文凭带来的机遇,招收一批社会学员。各分校要抓住春季招生机遇,对社会招生宣传要到位,派专人深入有关单位或通过媒体进行大力宣传,让社会各界认识到农广校教育为大家带来的实效,而且要有具体的宣传措施与手段。对社会招生的收费标准执行新价非字[2000]29号文件中有关规定。
五、联合办学
2007年自治区农广校拟与电大开展联合办学,选择部分地(州)开办联合办学助学点。
附表:2007年招生任务分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