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06年嫩江县农广校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紧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从根本上转变招生理念,调整招生措施,迎来了农广校新一轮发展好势头。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严格制定招生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招生主动性。2006年的春节刚过,校长徐世友便主持召开了招生工作的教师动员会,把招生列为全年工作的首要任务。为了确保完成这个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继续采用招生指标分解至人头、招生奖金激励制,还把教师的招生成绩作为年度考核评定标准。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招生主动性,促使每位教师多方打“探”,四处“挖”生,全力去招生。
二、争取政府扶持,开展联合办学。为了使农广校的办学得到当地政府的扶持,校长徐世友多次和嫩江县组织部洽谈联合办班,经过努力,最终用诚意感化,使嫩江县组织部有史以来首次与农广校联合办班。联合班在9月份提前开班,此班共有学员20人,这些学员都是当地的优秀干部,他们将在农广校参加为期两年的中专后继续教育学习。此班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嫩江县电视台也对此做了专题报道,这个班不仅为农广校带来生源,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农广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农广校招生做了最好的宣传。
三、跟紧新农村建设形势,鼓励农村干部报名。嫩江农村实用人才不足、村级干部文化层次偏低(有许多还是小学),农广校抓住机遇,在嫩江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县农委)的牵头下,下发给了各个乡镇关于鼓励村级干部到农广校参加中专或中专后继续教育学习的通知,通过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这使农广校真正成为了“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的新农村建设时期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阵地。
四、立足实用,按需办学,全面服务农村和农民。为了改变学校“找”学生到学校学习的被动局面,针对学员(尤其是农民学员)反映到农广校想学一些实用知识的现象,农广校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情况及农民的需要,增设了一些专业课以外的实用技术讲座包括大豆栽培、村级帐目管理、奶牛疾病防治等,并从农技推广中心、农经站、畜牧站聘请了专家进行授课,这首先在“新农村建设村级干部学历培训班”的开班式中实行,并一举成功,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增强了他们到农广校学习的兴趣。后期有个别村干部主动“找”农广校报名学习,使校“找”生变为成了生“找”校。
经过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嫩江县农广校取得了首招30人后补招58人,全年共招88名中专后继续教育生和20名中专生的好成绩,超额完成了黑河市校下达的50名招生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