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唐山市丰南区大新庄镇73名土生土长的农民,于
在启动开班仪式上,丰南区政府副区长张会春代表区委、区政府要求作为农村“知识型”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单位的丰南农广校要贴近群众,充分体现以“农”为主的特色,农民需要什么技术,就开设什么课程;农民在哪里学习方便,就在哪里设班;农民方便在什么时间学习,就在什么时间授课;哪种教学形式农民容易接受,就采取哪种形式对农民进行传授。在具体工作中实现“三个突破”,做到“三个对接”。三个突破是:一是专业设置突破传统课程设置;二是办学形式有所突破;三是招生对象有所突破,改变过去村级招生以村两委成员为对象的做法,重点加强对种养殖大专业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村经纪人等的培养,把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以及农村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农民全部纳入培训对象。三个对接:一是农广校整体工作要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对接;二是课程设置必须与农业结构调整及区域特色经济建设对接;三是办学形式和地点必须和广大农民的实际情况对接。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常务副校长曾一春,高度评价了丰南区农村“知识型”实用人才培养工程的启动工作。他说:建设新农村需要新农民,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丰南区的做法是区委、区政府贯彻农业部“百万中专生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给农民朋友办的大实事、大好事。他要求各级农民教育机构及各级农广校,一是要增强时代感、责任感、使命感。要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找准自己的位置,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下沉中心,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本着就近方便的原则,实实在在地为农民为事;二是充分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尽快向农民传递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政策法规,传授农业致富技术。并希望丰南在对农民的培训工作中,多总结、多探索,多出示范性、引导性的经验。
为做好农村“知识型”实用人才培养工程的启动工作,丰南区和大新庄镇分别从财政拨出专款,用于73名蔬菜专业大中专班农民学员的学费补贴。并确定明年从支农资金中拿出50万元,用于棉花产区的南孙庄乡,奶牛养殖形成较大规模的钱营镇和南部水产养殖资源丰富的黑沿子镇,开办特色中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