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到带动千余农户增收的新农人,再到执掌乡村发展方向的老虎山村书记,“80后”的唐英博不仅是大连市“百姓学习之星”“乡村振兴好青年农村创业青年带头人”的获得者,更作为金州农广校培育的优秀学员,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农广骄傲”。他用科学理念激活乡土潜力、用产业思维点亮乡村未来,还带领团队获得“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实验基地”“乡村振兴电商人才培育基地”等多项称号,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着新时代青年扎根基层的奋斗篇章。
一、以学赋能,做农业技术的“传播者”
“要让土地产出好效益,先得让农民掌握真技术”,这是唐英博始终践行的理念。早在成为2017年现代青年农场主学员前,他就主动走进金州农广校,系统学习水果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专业知识,把课堂所学与田间实践紧密结合,为后续投身农业培育工作筑牢根基。
从事街道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期间,他依托大连市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金普新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共建共享示范基地、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项目培训实践基地三大核心平台,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针对果农在种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他结合自己多年摸索的经验,手把手教学纺锤形枝条修剪法、生物防治技术、无公害种植规范,累计开展培训20余场,覆盖农户800余户。他还牵头整理《大樱桃优质种植手册》,把复杂的技术要点转化为通俗的“土方法”,让老果农听得懂、用得上,真正实现“培训一次、带动一片”,让农广体系“育人兴农”的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
二、以干破局,做产业升级的“开拓者”
回到老虎山村之初,唐英博面对的是一处“没道路、没水源、坡陡石头多”的废弃桃园。但他没有退缩,反而把这里当成了现代农业的“试验田”,打造出占地500余亩的海林生态园。
为解决种植难题,他四处奔走:修建10万立方米集雨方塘,破解灌溉瓶颈;完成5000米园区道路硬覆盖,让运输车辆畅行无阻;为200亩大樱桃搭建防雨棚,既避免裂果、鸟啄问题,又能满足游客雨天采摘需求。同时,他坚持“品种为王、品质为本”,引进试种数十个樱桃品种,成功选育出8个优良品种,全部采用有机肥种植、无公害管理,让“老虎山村海林”大樱桃一举拿下“辽宁名牌农产品”“全国名特优新水果产品”等称号。
在他的指导下,老虎山村4000亩大樱桃实现全面升级:970户种植户全部搭建防雨棚,广泛应用生物防治技术,16万株樱桃树棵棵枝繁叶茂,产出的樱桃以“果个大、肉质厚、色泽艳、口感佳”成为市场抢手货。202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万元,昔日的普通小山村,蜕变为省级水果专业村,而他负责的基地也成为展示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果的重要窗口。
三、以新谋变,做增收致富的“领航者”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面对樱桃产量逐年增加可能出现的“卖果难”问题,唐英博依托“乡村振兴电商人才培育基地”,率先打破传统销售模式,把目光投向电子商务。他带头搭建线上销售平台,对接冷链物流资源,推出“网上订购+冷链速递”的销售模式,让老虎山村大樱桃直达全国消费者手中。
在他的带动下,全村超半数的果农加入电商销售行列,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同时,他还在基地开设电商实操培训班,教果农拍摄产品短视频、运营线上店铺,培育出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电商队伍”。与此同时,海林生态园也从单一的种植基地,升级为“采摘+观光”的休闲农业示范点,每年吸引游客上万人次,形成“种植+销售+旅游”的多元增收链条,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老虎山方案”。
四、以责担当,做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2025年,在全村百姓的期盼中,唐英博当选为七顶山街道老虎山村书记,肩上的担子从“带农户致富”变成了“领全村振兴”。他始终牢记为民服务的初心,以“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实验基地”为抓手,在民生实事与乡村文明建设上双向发力:协助村里调解民事纠纷10余起,维护邻里和谐;在征地动迁、基础设施改造中以身作则,推动项目顺利落地;每年拿出5万元以上资金,为“五保”老人、困难户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用温暖传递担当;还组织开展樱桃品鉴交流、农技比武等活动,评选“种植能手”“电商达人”,激发村民干事创业热情。
在他的引领下,老虎山村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提升:2022年,老虎山海林牌大樱桃在大连大樱桃擂台赛中斩获国家级金奖;2023—2025年,所选送的“美国红”“宾库”等大樱桃新品种相继获得国家级、市级“十大好吃樱桃”,其带领的经营主体还荣获大连市“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称号。这些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对产品品质的认可,更是对他这位“农广体系的骄傲”带领乡村发展的最好褒奖。
从“大学生农创客”到“山村领路人”,唐英博用十几年的坚守证明:乡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如今,他正以更饱满的热情,带领老虎山村探索“产业更强、生态更美、村民更富”的振兴之路,用青春与实干,续写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