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花秋絮胜名花,献身入药泽万家”。蒲公英,这种曾经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随着近年来其药物开发利用价值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量增加,逐渐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项目。在文登区就有这样一片蒲公英种植基地,成立短短几年就凭借良好的口碑与效益走俏市场,让蒲公英真正走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这一切,得益于威海海羿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姜士靖。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姜士靖把野花变成“仙草”,从蒲公英中寻出了商机。
在专业种植蒲公英之前,姜士靖就与这种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蒲公英不仅治好了她声带息肉、咽喉肿痛的毛病,还为亲戚朋友带去了健康的福音,这也成为姜士靖创办海羿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初衷,2017年底,威海海羿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从小在济南城里长大的姜士靖,别说种植蒲公英了,就连庄稼地都很少见过。曾经穿着讲究、光鲜亮丽的她如今也要像农民一样下地干活了,这无论从心理还是从身体上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但是既然认准了这条路,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于是姜士靖开始自学蒲公英种植知识。
蒲公英本身抗病虫害能力很强,无需使用农药,是一种天然的绿色食品,而且管理简单,第一年播下种子之后,就会自繁自育,以后只管采摘,比种植其他农作物经济效益强得多。
蒲公英的叶、花、茎、根等处都可以食用。由于野生蒲公英品种混杂,产量低,姜士靖在种植之初就选择了株茂叶大、长势强、产量高的大叶蒲公英和花叶蒲公英,采叶片即可食用,养生保健效果更好。
为了保留蒲公英无公害和无污染的原始特性,姜士靖在种植过程中尽量避免农业机械和农药化肥的使用,除草、采摘也全靠人工,虽然增加了经营成本,但是保证了蒲公英从叶到根的纯天然品质,提升了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做出了良心产品。
走进海羿馨公司的千亩蒲公英种植基地,绿油油的叶子随风拂动,看上去像蔬菜一样。姜士靖说,蒲公英是药食两用植物,一年能收四到五茬,每茬亩产量在两千斤左右。无论生吃、炒食还是做汤都滋味鲜美,营养丰富。将刚采摘完的新鲜蒲公英带回加工车间,工人们进行仔细的筛选,去除杂草和残叶后进行清洗、脱水、粉碎、杀菌、烫煮等多道工序,将初级加工好的蒲公英馅进行包装后,再连同配料运到食品加工厂进行二次深加工。
通过参加区农广校的领军人才、头雁工程、高素质农民等多次培训,姜士靖深刻体会到,做农业不仅仅只是做基础农产品,必须提高蒲公英的附加值。相较于鲜食蒲公英叶子,将其制成茶叶和其他形式的产品,更能凸显蒲公英的价值。她在蒲公英绿茶的基础上,针对脾胃虚寒的客户自主研发出蒲公英红茶,针对年轻的追求口感的客户群体研发出蒲柑茶、蒲公英花茶,为了让孩子们也爱上蒲公英,她又研发了蒲公英蝴蝶面,随着产品研发力度的加大,蒲公英酱、蒲公英包子、蒲公英面条、蒲公英豆腐等一系列高附加值衍生产品应运而生并远销海内外,康养文化节、亲子研学、乡村旅游、自助餐饮等项目的推出,也吸引了大批游客走进大自然、享受田园风光。这些活动让人们对蒲公英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公司从一产的种植,二产的生产加工,三产的观光旅游,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头顶蓝天白云,脚踩松软的泥土,漫步在蒲公英种植基地,光是看着这乡间田野的美景就让人心旷神怡。文登秀丽的风光、四季分明的气候、“温泉之都”和“长寿之乡”的美誉深深吸引了姜士靖,让她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梦想与产业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姜士靖也不忘回馈乡里。她的公司安置了附近两百多人就业,辐射周边十多个村,并无偿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蒲公英种子和种植技术指导。乡村振兴离不开新产业、新业态的积极探索。昔日山脚下摇曳的蒲公英,已经成为农民致富路上的摇钱树,培育出“养生文登、优质农产”的区域品牌。
借助海羿馨带动的蒲公英种植作为农业增收、农民致富新形式,文登区通过以企业为“师”、农户为“徒”的形式,将中草药种子和种植技术教给村民,让村民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花,协助贫困户脱贫,携手迈进“美丽新农村”。目前,“中草药基地+农户”的运营方式已带动周边村的村民参与种植、增收致富,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带动了乡村旅游、农副产品销售、餐饮业等向纵深发展,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的致富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