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明,温泉镇双寺夼村现任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自2014年被村民推荐选举为双寺夼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在他的带领下,双寺夼村的村貌及村民的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
一、审时度势,学习先进经验
双寺夼村,位于温泉镇东端。村东与泊于镇逍遥村·龙山后村相连,村西与温泉汤村相连,村南与郑家村相连,村北与罗家村相连。村子虽有丰富的生态自然资源,但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产业,加之2010年威海市殡仪馆搬迁到村里,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博,发展生态园或搞目前流行的乡村旅游也成为了不现实的想法。眼瞅着其他村的各种产业都蒸蒸日上、村民越来越有干劲、腰包也越来越鼓,双寺夼村的村民也开始怨声载道,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该何去何从?也成为了摆在村党支部眼前的一个棘手问题。
学习先进经验,拓展农业发展新道路成为于海明迫切需求。2015年,于海明报名参加了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班的学习,并参加了区镇两级组织的外出参观学习,于海明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思路,意识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有把特色转化为效益,打造品牌,才能更具优势。培训结束后,于海明召集村“两委”研究、分享培训心得,集体研究带动村民致富的新路子,并找来农业局的专家,对土质进行了实地勘察及检测,结合当地气温和自然资源丰富的特点,最终敲定围绕小“地瓜”,做好产业振兴大文章。
二、“薯到富到”,发展特色产业
2019年4月,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威海双福农业专业合作社,首先选择了烟薯25的种植,2019年开始进行了试种植,在没有种植、管理经验的情况下,2020年种植20亩,2021年种植50亩,,2022年种植150亩,亩产量能达到4000斤,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5万元。经过两年的试验,村民也看到种植烟薯效益高,也带动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现在合作社150亩的烟薯种植基地,平均亩产量在4000斤左右,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5万左右,带动村民种植地瓜50余亩,为村民年收入增加近万元。为村里60岁以上没有外出务工能力的村民20余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为了让大家吃到更为放心的“烟薯”,2020年于海明将烟薯注册商标——“薯到福到”,自此有了自己的品牌。并在2021年12月份成功申请了绿色食品认证。2022年,合理利用政府下发的50万元的专项扶助资金,现在已建成了1600平方的高标准温室育苗大棚及组培实验室,为以后的育苗工作做好、做足了生产准备。
三、与时俱进,拓展宽阔舞台
经过近四年的摸索,于海明带领合作社走向育苗、种植、销售、深加工为一体的自主经营模式。2021年初,新建两个300平方的育苗大棚,在满足合作社自己用苗的前提下,对外售苗,增加合作社的收益。深加工的地瓜干、地瓜面、地瓜面条逐步走向市场,产品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于海明的带领下,村民年收入增加近万元,带动农户种植100余亩,合作社种植200亩,加工收入20余万元。2019年双寺夼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于海明个人也自2014年以来,每年都被评为“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在2022“厚德环翠.最美典型”评选活动中,荣获“最美基层干部”荣誉称号等。双福农业专业合作社于2021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合作社。在销售方面,合作社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利用好村里有想法的年轻人,通过网络的宣传作用,从多个渠道,让自产的农产品被更多人了解、接受。
农村是个宽阔的大舞台,农业是个神奇的大课堂,任何农产品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通过学习、尝试一些更有经济价值的新产品,才能带动村民共同发展,这也是于海明自参加农民培训以来的真切感受,坚守初衷,破解难题,他坚信合作社未来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