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氤氲,杯盏浮生。一盏槟榔茶香,既是六堡茶的渊源传说,也是茶娘刘锦芳的成长故事。
一、薪火相传,传承家业接力棒
刘锦芳出生在广西苍梧县六堡镇,从小跟随家中长辈种茶、制茶,心中热爱六堡茶的种子在青山茶海中生根发芽。随着时光推移,刘锦芳决定将六堡茶作为自己的事业发扬光大。
2011年苍梧县举全县之力申报六堡茶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刘锦芳抓住这个发展契机,凭借仅有的两万元积蓄,从自家的几十亩茶园起步,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进行生产,高标准规范每一道工序,完善改进家传制茶工艺。茶园日渐扩大至200亩,她率先建设标准化茶厂,注册属于自己的“茶娘”品牌。她主动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开拓眼界,提升素质,经过不断学习,无论是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都领先于同行,逐渐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茶作坊。
二、心系乡亲,引领致富路
作为年轻一辈的茶娘匠人,刘锦芳发现家乡父老乡亲大多仍采用传统的方法种植,高成本低收益。她意识到茶叶要振兴、乡亲们要致富,必须齐心协作,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才能提高品牌效益。刘锦芳迅速成立苍梧县六堡镇秀瑞茶叶专业合作社,组建了传统的六堡茶生产联盟,提供技术培训和营销咨询服务。她号召当地茶农采用标准化的种植管理技术,执行统一的采摘标准和加工技术要求,逐步形成了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利益机制,让传统的六堡茶产业适应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极大地提高了六堡茶的效益,使一个古老的产业焕发生命力,也带动入社的50多户茶农走上致富路。
三、刻苦钻研,做好非遗技艺传承人
刘锦芳刻苦钻研,修炼出精湛的制茶技艺,并利用现代科技改良制茶工艺。她制作的茶叶汤红、色浓、气陈、味醇,品质上乘,多次获奖。
在以刘锦芳为代表的一批茶匠人的努力下,六堡茶跃升百亿产业,制作技艺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刘锦芳被评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坚定了她壮大六堡茶产业的决心。
为了讲好广西六堡茶故事,她先后参与《广西名片——茶与器》《广西名片——寻味六堡》等书籍的编撰,制作六堡茶制作技艺培训教程,提供场地并亲自指导培养茶技、茶艺,推动六堡茶制作技艺的发展传承。
四、热心公益,弘扬六堡茶人新风貌
除了带动贫困户,刘锦芳还热心村里的公益活动,先后捐资支持村里架桥修路、扶残助学等公益事业,多次筹划并组织同行开展送温暖活动。刘锦芳凭借不屈不挠的“工匠”精神,引领六堡茶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广西新生代茶匠人的榜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