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庆磊是一名90后的小伙子,2016年大学毕业后成为黑龙江省七台河农广校一名普通的教师,2018年因七台河市脱贫攻坚工作需要开始驻村工作,被任命为勃利县双河镇中胜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3年多来,虽然中胜村早已经摘帽了,但是他仍然奋斗在小小的中胜村,用他自己的话说,中胜村不振兴,老百姓不过上好日子,绝不返岗。
冲锋在前,勇挑重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单位组建扶贫工作队时,他第一时间提交申请书,主动请战,并于2018年1月8日正式成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中的一员,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是党的庄严承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普通的教师,这不仅是承诺,更是责任,更是他这代年轻人的使命。从城市到农村,将要面对未知的环境、陌生的人群和艰巨的任务,一切对他来说都是转变和挑战,但压力就是动力,他从心里对自己说“我能行,一定行!”
脚踏实地,扎根乡村
刚到中胜村,村民认为他只是刚毕业没几年的学生娃,下来走走过场,没几天就回去了。为尽快融入群众、融入村集体,了解群众存在的实际困难及解决致富振兴办法,他坚持工作在村,吃住在村,学习在村,不到半年,谁家缺资金、谁家缺技术、谁家有重病、谁家子女上学难等等,这些都写在了他的笔记上,刻在了他的脑海里。他认真学习,及时了解掌握中央省市县乡村振兴的文件精神,主动向村干部学习经验,把自己视为“村里人”,把“摸清底数,吃透村情”作为首要任务,经常与村干部、村民沟通交流,拉家常、谈琐事,通过帮村民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拉近距离,虚心学习基层工作经验,工作方式方法,倾听群众意愿。3年多来,他已经实实在在的把自己变成了中胜村村民。
乡村振兴,培训为本
经过长期入户走访,他发现中胜村仍有部分村民思想观念落后,少数人“等救济、靠政策、要补助”的思想仍然存在。为让部分村民先解放思想,他充分发挥当过教师的工作经验和经历,组织召开励志座谈会,组织党员开展入户走访谈心谈话活动,解读惠民政策,引导村民树立致富信心,用身边人说身边事。同时,他还邀请派出单位(农业农村局、农广校)对村内种养殖户进行技能培训,让种养殖户及时掌握先进的农村实用技术,不断增强其致富能力,提升就业能力,努力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针对村内儿童教育问题,他发现村内中小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村民想要辅导孩子但能力不足,到镇里参加补习路程远费用高,为此他制定《中胜村学龄儿童基础教育实施方案》,并举办了寒暑假期学生辅导班,主动与村两委积极协商,充分利用村委会场地,开办了寒假辅导班、暑假辅导班。3年多来,他累计为中胜村24名中小学生开展了数学、英语、化学等科目辅导200余次。
确定目标,敢想敢干
为增加村民收入,经过一段时期的考察探索,结合村情、人文环境、资金等实际情况,他鼓励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并和村民一起确定了大力发展的特色芦笋项目和特色养殖项目。目前,中胜村已有10户村民种植特色芦笋,种植面积达到5亩,已发展10多户养鹅户、40多养鸡户和近80户种植小园菜,经济效益良好,户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同时,他利用互联网,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2018年5月,在他的努力下,中胜村与市邮政公司达成农产品销售协议,搭建了“邮乐小店APP”线上销售平台,中胜村的农产品实现了网上预约、网上订单和网上销售。为拓宽中胜村庭院农产品销路,2018—2020年连续三年,他把中胜村的玉米面、笨鸡蛋、芦笋等十余种农产品成功销售到了七台河年货大集、七台河生态烧烤美食节、清园扶贫产品展销会、七台河电商农产品展销会等大中型展销会上,经过努力,中胜村村民已经与七台河市和勃利县多家超市和市民建立了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和购销关系。几年来,他累计帮助中胜村村民销售农产品100余万元,50余户村民直接或间接受益。
项目支撑,打牢基础
为转变中胜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局面,他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大胆与村两委先后开展了农机资产收益项目与异地置业项目建设。目前,农机资产收益项目已为村集体引导资金45万注入当地合作社,合作社负责运营并每年支付使用费用,项目已为村集体增加经济积累15万元。异地置业项目为主要是应用中组部50万扶持资金购置学区房出租收益,每年保底收益1.7万元。通过项目拉动,中胜村集体经济积累得到了明显改善。
3年多来,从酷暑到寒冬,从对135户全村常住村民的入户走访到成为村民的一员,从了解村情实际到谋划建设村内大项目,从“软硬件”两方面彻底改变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杨庆磊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广校教师、作为中胜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他还将继续提升村民生产经营技能、推广芦笋种植项目、组织村民进行学习培训,他相信量变产生质变,在质变没到来的那一天,他要做中胜村的一枚普普通通的雨花石,继续铺在村民致富奔小康、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