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云南省玉溪市西北部山川秀美的易门县城往南5公里处,有一片苍翠碧绿、蓊蓊郁郁、连绵起伏的板栗林,满山都是耸立的板栗树,老树新枝、浓叶纷披。板栗林里有一位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他就是当地有名的板栗嫁接“土专家”、玉溪市农广校2018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青年农场主培训班学员杨明。
杨明是易门县龙泉镇曾所村人,2003年他承包了曾所村100亩荒山,通过坡改地在荒山上种了喜光、抗旱、抗病强、适应环境能力强的板栗树。由于板栗树生长周期长,一般生长到15-20年才是板栗丰产期,开始的几年杨明主要是种植、管理、嫁接板栗树,几乎没有什么收入,因此日子过得很苦。杨明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认准一件事,就会坚持到底。他心里想:再苦、再累、再难,也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一定要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绿化荒山荒坡,改变生态环境。经过几年含辛茹苦的学习,杨明学会了嫁接、移栽、整枝、防治病虫害技术,但板栗产量低,品质不高,生活依然过得很拮据。
参加培训学本领 开启人生新篇章
2018年,杨明主动参加玉溪市农广校组织的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班,聆听专家讲授乡村振兴战略解读、现代农业创业、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防控及科学使用农药、果树科学施肥、果树病虫害防治、水果产业现状与品质提升等理论课程,并到板栗基地进行实践操作学习,他对板栗种植有了全新的认识,种植技术有了质的飞跃。玉溪市农广校还组织学员到昆明、曲靖、红河等基地参观学习,让杨明看到了科学种植与管理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带来了他对乡村振兴的强烈的渴望,他的人生从此开启新篇章!
洒下辛勤的汗水 收获成功的喜悦
从此,杨明带领家人,起早贪黑忙碌在板栗园里,运用学到的科学方法剪枝、施肥、打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住在板栗园,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板栗树成长,看着它发芽、长枝、开花、结果。功夫不付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1年,杨明家的板栗面积已发展到135亩,果树品种有5个,其中3个是早熟品种,2个是中熟品种,年产量达20多吨,年产值达30多万元,昔日的山坡沟地,已经披上了绿装,山青了,水绿了,家富了,人乐了!杨明成为了全县远近闻名的板栗种植技术大户,同时,他也是易门浦贝乡成立板栗专业合作社的骨干成员之一。
学习科技提品质 改良品种促发展
杨明十分注重果树生产管理知识的学习。不管平时干活再苦、再累,他总要挤出时间看板栗种植技术书籍,并主动积极参加市、县农广校举办的果树培训班,向老师虚心求教,与同学交流经验,这在无形中使他的果树生产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原来的老品种板栗主要是以晚熟黑板栗和中熟青皮2号品种为主,这些果树逐年老化、病虫害较多、果品口感不佳。杨明先后引进了易早1号、易早2号和易早3号三个品种进行推广种植,这些品种早熟、抗病力强、减少了农药的施用量。目前,这些果树新品种在龙泉镇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极大的推进了龙泉镇果树改良的进程。每年早春,杨明会对果园内不同品种的板栗树进行合理剪枝,按无公害操作标准,大量施用腐熟农家肥,平衡施用N、P、K肥,应用低残留农药及时防治病虫害。在他的精心管理下,他家产出的板栗果无农药残留、口感好,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致富不忘众相邻 传授技艺共富裕
2021年3月9日下午,玉溪市农广校回访学员的老师刚到杨明家的板栗园,曾所村的19名新型职业农民学员已早早在那等候。杨明现场讲解了自己常年从事板栗生产总结的嫁接技术:嫁接时要迅速削好砧木和接穗,接面要平滑,使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紧密联接,绑扎松紧适度,并适时解绑。他还现场示范了“去皮贴接”、“切贴”、“破接”不同的嫁接方法。学员们边听边看边提出问题,兴趣盎然,跃跃欲试,随即全部动手学嫁接,杨明耐心指导,直到大家都学会操作,这样传授经验的场景他已不是第一次了。
杨明学以致用,在管理好自己家果树的同时,把所学的技术传授给本县果农,为家乡的果农传经送宝,为果农排忧解难。今年刚开春,杨明就带领4个嫁接能手为易门县的板栗种植大户嫁接板栗,每年经他手嫁接的板栗树在2000株左右,成活率达到 98 %。十里八乡的果树种植户只要遇到技术上的难题,都会向他求教,他有求必应,积极帮助解决。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土专家”。在杨明这样的“土专家”引领下,当地板栗种植户们科技致富的热情极高,他们团结一致,抱团发展,力争尽早创造出自己的品牌,科技致富,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