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心朋,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家住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芦岭镇南王寨村,前几年一直外出工作,在大城市生活的过程中,王心朋发现,很多人喜欢喝菊花茶,特别是常用电脑的上班族,菊花茶确实对保养眼睛有好处。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等功效,是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之一,深受市场青睐。对食用菊的需求,让他看到了其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商机。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愿景,2015年他回乡流转了20多亩农田,培种育苗,种植秋菊,开启了创业之路。
“每天早晨很早就起床了,采摘、分拣、烘干、打包、发货,虽然累了点,但收益很可观,亩产400斤呢,看着收获的菊花心里说不出的开心。” 初秋时节正是秋菊的收获季。看着丰收的菊花田,王心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但在创业之初,由于技术和信息的限制,在菊花品质和销售上总是难以突破,农技站的同志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推荐他去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2018年,他成功的报了名,成了埇桥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种植大户班的一名学员。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和外出学习观摩,让他的头脑有了更清晰的思路,技术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加上他的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很快,他就成为是培训班里收获最大的优秀学员之一。回到村里,他不辞辛苦,埋头苦干,到2020年,他的种植规模从最初的20多亩逐步发展壮大到近百亩,带动周边相邻一起发家致富。
王心朋在打开市场销路的同时,种植方式也在不断地调整创新,从过去单家独户分散经营、小规模经营,逐渐变成“基地+农户”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农户的收入,而且增加了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自己富了不算富,他还积极带动周边农户和贫困户一起发展菊花种植,依托菊花扩大就业。在菊花的种植、田间管理、采摘、烘干、加工、包装、销售时,可吸纳周边农户7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户8人以上),每人可增收2000多元。芦岭镇南王寨村贫困户丁云龙就是他辐射带动的贫困户之一。他说:“”前几年种地方式比较单一,每年累死累活挣不到什么钱,现在跟着王心朋种植菊花,每亩可收入万元,别小看这菊花,我们村贫困户脱贫就靠着它呢!”在王心朋的菊花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在挑拣菊花,采摘后被装进塑料袋中,准备送到集中加工点烘干以后,销往各地中药材市场,村民的日子因为一朵朵菊花过得越来越滋润。
通过王心朋的带动,整个南王寨村开始大面积种植菊花,菊花种植成了村里的特色产业,村里建起了菊花烘干厂,发展产品深加工,村两委也通过延伸产业链和增加就业岗位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面对下一步打算,王心朋信心满满的说:“下一步将拓宽销售渠道,通过直播、电商等网络平台线上线下同时销售,并在菊花深加工和包装上下功夫,延伸产业链,传授村民制作菊花糕、酿造菊花酒、制作菊花茶等,做大、做深、做强食用菊产业,打造吃住游购一体乡村旅游产业,不光带动家乡父老增收致富,也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一朵朵小小的菊花,带动了一个乡村的大产业,成了一把把增收致富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