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三为杨火勤
初秋时节,天气炎热,本不是香菇出菇季节,但走进房县沙河乡,就看到一排排食用菌大棚整齐分布在道路两旁,菇农在菌棚里穿梭忙碌,有的忙着采摘、有的忙着运送鲜菇到村口的市场交易,这与前几年夏季的冷清判若两样,那时,菇农整个夏季闲在家没事干,单一种春栽等10月初出菇,现在是种植两季常年出菇,菇农常年都有事干,而这种变化,正是浙江人杨火勤来到房县后带来的。
杨火勤,在食用菌领域摸爬滚打30余年,与食用菌结下了不解之缘,2017年,房县得天独厚的食用菌生产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让他在沙河乡扎下根来。把精心选育的代料香菇中低温新品种“龙香1号”、中温品种“龙香6号、8号”、中偏高温品种“华香1号、2号”带到房县,先后房县成立房县勤发富食用菌香菇专业合作社、湖北勤发富菌业有限公司,湖北勤丰菌业有限公司。2018年至今任房县食用菌产业特聘农技员期间,创新推广“三统一分”产业发展模式,即统一制袋、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分散管理,承担了房县沙河乡、万峪河乡的菌棒生产、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工作。带动房县沙河乡食用菌产业从100万袋发展到700万袋,新建香菇标准化产业园区12个,总面积600多亩,产业园区覆盖全乡12个村,香菇产业年收益达6000万元;带动房县万峪河乡食用菌产业从40万袋发展到300万袋,新建香菇标准化产业园区8个,总面积300多亩,产业园区覆盖全乡7个村,香菇产业年收益达2800万元。近三年来,杨火勤在房县举办食用菌专职技术培训12期、1600多人,跑遍了房县种植食用菌的80多个村,特别是沙河乡的村村组组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累计带动房县1000多户贫困户发展食用菌产业,贫困户户均增纯收入20000多元。
杨火勤一方面醉心于代料香菇新品种研发、新技术推广,一方面致力于房县香菇市场拓展,注册了“勤发富商标”,申报了绿色食品认证,获得房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房县黑木耳、房县香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房县食用菌产业协会房县小花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许可使用权,将房县食用菌产品销往深圳、浙江,湖南,陕西及本省襄阳、武汉、宜昌、荆州、十堰等大中城市。
疫情期间,沙河乡香菇产业受到始料未及的影响,在沙河乡乡党委的支持下,合作社组织运输香菇生产物资和滞销香菇,先后协调农资运输车辆87台次,运回香菇菌种29万公斤、麦麸145万公斤,通过商超专线运输销售香菇15万余公斤,将无法外出务工的劳力,适当安排到合作社园区务工。疫情初步解除后,菌包厂加班加点,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完成了全年菌棒生产计划的95%,优先为贫困户供应菌棒,为巩固精准扶贫成果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表扬。
2018年10月26日湖北龚上频道在公司园区现场直播袋料香菇生产采收烘干过程。2018年11月27日央视频道《生财有道》栏目在公司播报食用菌香菇产业发展的脱贫典型经验。2018年10月,由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和省扶贫办主办,沙河乡政府承办的“百千万扶贫行动——沙河香菇小镇直播采摘活动”在杨火勤所在的合作社产业园区举行,从而让沙河产房县香菇通过网络走进全国观众的视野,当天网络点击量近千万。2019年8月29日,十堰日报发表了“托起群众幸福梦”,“记沙河乡房县勤发富香菇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火勤”。2020年4月13日,央视朝闻天下播报了房县万峪河乡食用菌香菇产业扶贫脱贫致富,提到了杨火勤所在的湖北勤丰菌业公司的贡献。2020年6月26日湖北广电综合频道大型融媒体“大山的回答”房县现场直播“房县勤发富香菇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火勤”介绍代料香菇发展生产销售和未来计划及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