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青自2013年担任全科农技员以来,便暗自发誓,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好,为农民服好务,衔接好最后一公里。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几年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培训,刘晓青已经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农业技能。在学习中,她始终认真听讲,虚心请教,主动与老师和学员交流,并把学到的知识技能与多年的农业经验有机结合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为本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指导服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加强学习,注重政治素质,努力提高全方面工作能力。2015年年末,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刘晓青被安排到斋堂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主要职责是协助农综中心管理好全科农技员、为全镇农业做好服务工作。
刘晓青到农综中心以来,不断加强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上级农技工作推广会议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加以贯彻,保证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通过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为自己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更新知识结构,重点加强业务和政策法规知识的学习,努力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精益求精,不断探索,使自己更加胜任本职工作。
积极引进新技术,做好普和推广服务。在门头沟区农业局的指导下,她先后参加过优良大豆、蔬菜等多种作物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实践探索使她对全镇主要农作物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都有了新的领悟和提高,积累了大量的农技推广和工作经验。
在学习方面,几年来,根据门头沟区农广校、区农业局的安排,刘晓青多次进行培训学习,2014年参加了北京市农广校全科农技员骨干研修班学习、2015年参加了农业部组织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学习、2016年参加了北京市高级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培训班学习、2016年参加了北京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学习、 2017年参加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举办的节水骨干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提升班学习,并通过了各项考试合格。
在工作中,她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积极肯干。春季统计种植面积全镇29个村,每村都有她的身影、每个地块都有她的脚印。夏季防汛,雷声就是警钟、雨点儿就是命令,别看她是个弱小女子,干起活儿来雷凌风行,从不拖泥带水。曾经冒雨步行2公里山路,翻山越岭到西大台检查、核实耕地保护性补贴工作,多次险些滑到。秋季采收更是随处可以看到她的忙前忙后。为完成秸秆还田工作,整天早出晚,归深入田间地头,风雨无阻。冬季防火她也不示弱,深入一线运送供给,与消防人员坚持到火场熄灭。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农业工作就是这样,“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但是看到秋收时农民的喜悦,自己心里那叫个“满足”。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国家不会怠慢每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政策的出台给了农民求学的希望,也为刘晓青打开了一扇新的门。经农广校推荐,刘晓青报考了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全日制学历提升专业班,并以优异成绩录取。
在踏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刘晓青就做好了历练自己、提高自身能力的充分准备。大学三年,刘晓青发挥班干部学习榜样作用,积极学习老师传授的专业知识,能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夯实基础知识,取得了优秀的学习成绩。连续三个学年荣获校级“优秀学生班干部”“守纪标兵”称号及“一等助学奖学金”;2017-2018学年在学院组织的“休闲农庄讲解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18-2019学年在院校组织的现代系班级“校园十星”中被评为“学习之星”;2019-2020学年在院校组织的“大学生创意创业竞赛”中荣获市级“二等奖”。为其他同学树立了学习榜样。
在学习期间,刘晓青多次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指导所在村黄岭西村的建设发展。在农耕知识、特色民宿的发展规划、民宿品牌打造、民宿创收等方面为村组织及村民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及指导。在学习期间,她充分利用学习到的休闲农庄专业知识,在老师的点拨下,敢于面对市场,成立了“青青农园”平台,更加便利地服务于当地农产品的销售,这也是她学习成果的重要体现。
积极主动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刘晓青,在平凡的岗位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
对于未来的发展,刘晓青信心满怀: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我最大的理想就是“努力学好真本领,当好农民勤务兵”。国家需要这些有理想、有报负的青年,个人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小小音符,愿这许许多多的不忘初心、坚守奉献的音符,合奏出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的美好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