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赴海外,实践锻炼
王庆富,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地城镇李集村人。2009年7月,毕业于“985”高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所有大学毕业生一样,他带着一腔热血,想赶紧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准备大干一场。通过校园招聘,随中国国际基金有限公司进入安哥拉,在罗安达新国际机场绿化部门从事新机场的绿化工作。刚到安哥拉时可吃了不少苦,安哥拉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而他此前并未接触,只能一边学习语言,一边完成工作。当地人的生活、工作习惯和国内完全不同。通过三个月左右的磨合,他基本能跟当地人进行工作生活上的沟通,并适应了安格拉的生活。通过边工作边学习,把在学校学到的园林景观设计、基础绿化建设、苗木的培育养护等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充分论证,相互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心系家乡,回国创业
两年后,王庆富已熟练掌握了园林绿化的专业技能,实际应用起来也得心应手。看到国内的新闻一再强调党和国家对环境保护政策的重视,特别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想到自己的家乡还处在贫穷发展中,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差、工业污染、农药残留等导致雾霾严重……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他决定回国。把在安哥拉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家乡环境治理、发展经济中去。于是,2011年9月份他回国了。
回国后,他给自己做了个大体规划:用两年时间了解一下国内的市场行情,然后自己做苗圃,力争用5年时间把苗圃做大做强,为家乡的环境美化作贡献。报着边学习边工作的态度,他来到了国内园林绿化的先进地区――上海,在上海国安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从工地施工员开始做起,苗圃主任、苗木采购员,只要涉及业务的工作他都积极抢着干。期间,因业务工作需要,他几乎跑遍了江浙沪皖鲁的苗木市场,对苗木质量、价格、销售等市场情行有了深入的了解。为他自己创建苗圃、创立绿化公司夯实了基础。
艰苦创业,造福家乡
通过2年的努力,2013年底他的苗圃在阜南县地城镇李集村建立了。第一年,受限于资金和经验只做了50亩,种植了樱花、桂花、海棠、紫叶李、红叶石楠等。通过慢慢积累经验,2015年初创立了阜阳恒和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开始一边做工程一边养苗圃,自己生产的苗木自己工地消化,富余的苗木销售至阜阳、合肥、六安等地区。眼看着行情一年比一年好,王庆福就想着再扩大一些,但苦于自己资金不够,于是便向自家亲戚朋友借钱扩大种植面积。但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11月的一天,天气突变,下起了大雪,第二天就起冰冻了,这年的冰冻比往年同期早到了一个多月,给他一个“措手不及”。他当年种植的2万株香樟和大叶女贞小苗全部冻死了。本来资金就不足,又面临天灾,这时的王庆福真是感觉“天塌了”,原来创业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就在这时地城镇党委镇政府了解情况后,通过贫困户小额信贷的方式给他送来了“及时雨”,解决了资金难关。至今他的公司种植苗木已经发展到1300多亩,主营绿化苗木有香樟、乌桕、大叶女贞、栾树、朴树、榉树、三角枫、法桐、桂花、红叶石楠、海棠、紫叶李、樱花、紫薇等。利润也一年比一年丰厚起来。
他致富不忘本。公司正常发展后,带动周边的贫困户共同发展苗木种植,并参与公司分红,每年仅贫困户分红就达20余万元。同时带动当地30多户农户就业。
展望未来,不断拼搏
2019年9月-10月经过层层遴选,他参加了阜阳市农广校组织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班,通过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习,学到了很多知识,受到了启发,计划把学到的美国薄壳山核桃培育,提上苗圃基地的建设计划,培养绿化、果树两种用苗。面对未来,他计划2020年-2025年苗圃基地逐步发展壮大到5000亩,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培植基地、推广技术、建立品牌,来带动千家万户发展苗木、果木经济,带动更多的人共同致富。为阜阳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