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持人:2012年11月6日到7日,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现场会在浙江召开,会议提出要结合不同畜种、不同区域、不同组织模式的发展特点,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思路和工作举措,推进畜禽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同步发展,力争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那什么是农业产业化?其意义和组织方式有哪些?国外奶牛业的产业化发展情况及我国的现状和发展方向都是什么样的呢?,今天的节目就来个大家做一个全面的介绍。为我们作介绍的专家是江苏农牧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王芳老师。现在王老师已经来到了我们的演播室,王老师,您好!
专家:主持人好,听众朋们,收音机前的农民朋友们,大家好!
2.主持人:王老师,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的趋势,农牧民朋友们一直都对对于什么是农业产业化比较感兴趣,那么今天就请您来为听众朋友们做一个详细的介绍吧。
专家:好的。首先,产业化是指某种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效益为目标,依靠专业服务和质量管理,形成的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其次,由于世界各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具有差异性,对于农业产业化的涵义,学术界还没有比较一致的认识,总的来说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围绕主导产品,建立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农业经营的组织化和一体化、规模化,形成以为农业基础的系列化产业体系。
3.主持人:那在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方式中,都具备哪些特征呢?
专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个方面,专业化生产。现在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要从大农业到小农业,逐步专业化。只有专业化,才能投入全部精力围绕某种商品生产,形成种养加产供销、服务网络为一体的专业化生产系列,做到每个环节的专业化与产业一体化相结合,使每一种产品都将原料、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制作成为最终产品,以形成商品品牌形式进入市场,从而有利于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经济效益。
第二个方面,一体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从经营方式上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商品贸易、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生产的一体化经营。一体化组织中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生产经营,紧密相连,组成经济利益共同体。这样既能把千千万万的“小农户”、“小生产”和复杂纷繁的“大市场”、“大需求”联系起来,又能把城市和乡村、现代工业和落后农业联结起来,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实现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良性循环,让农业这个古老而弱质的产业重新焕发生机,充分发挥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战略地位的作用。
4.主持人:那除了这个专业化和一体化之外,产业化经营还有什么其他特点吗?
专家:还有个特点就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农业与工商业的结合,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农业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和产品的销售方式,使农业生产者有机会获得农产品由初级品到产成品的加工增值利润。产业化经营的多元体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经营实体是否为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标准。产业化经营系统内各主体之间不再是一般的市场关系,而是利益共同体与市场关系相结合、系统内“非市场安排”与系统外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特殊利益关系,简单的说就是要风雨同舟、休戚与共。
除此之外,还有企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等特征。
企业化管理即用现代企业的模式进行经营和管理农业,使农户的分散生产及其产品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它一般表现为通过合同(契约)将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服务统一起来,形成综合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在国外较发达的紧密型农工综合体中,农业生产者一般是从事某一项或几项农业生产作业。而其他工作均由综合体提供的服务来完成。在我国,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多数“龙头企业从自身利益和长远目标出发,尽可能多地为农户提供从种苗、生产资料、销售、资金到科技、加工、仓储、运输、销售诸环节的系列化服务,从而做到基地农户与“龙头”企业互相促进、互相依存、联动发展。
5.主持人:王老师,刚才您详细介绍了农业产业化的相关知识,那就按照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说,推行农业产业化有什么意义呢?您来给听众朋友们简单的讲讲吧。
专家:我国目前推行的农业产业化主要是通过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解决分散农户难以进入市场获得规模效益的问题。实施农业产业化,不仅能给农民收入增长带来极大的效应,更主要的是能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着组织和导向的作用。其深远意义有:增加农民收入、合理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吸收更多的农业劳动力、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当然,最根本的是有利于农民增收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6.主持人:欢迎回来,大家好,今天为您介绍的是奶牛产业化生产组织方式,为我们作介绍的专家是江苏农牧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王芳老师,王老师刚才给我们介绍了产业化经营的定义、优势和特点,接下来我们继续听王老师介绍。
王老师,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是以畜牧业为主导的产业,在西方发达的一些国家,奶牛业又是畜牧业的第一大产业。您能给听众朋友讲讲发达国家奶牛的产业化生产模式吗?
专家:好的。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化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自给自足农业、商品化、工业化、信息化的演变过程。下面我就以美国、日本、欧盟为代表谈谈这些国家和区域奶牛产业化生产的组织模式。
首先来说下美国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模式,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已经在农业方面形成了一个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美国牛奶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农场与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合同制结合起来,形成农工技贸相结合的一体化经营;另一种是非农场的经济组织不仅经营牛奶加工、销售,而且直接经营牛奶的生产,它把农工技贸结合在一个大公司内或一个集团公司内,形成公司式的一体化经营。目前,以合同制形式结合起来的一体化经营在美国占主要地位。
美国牛奶业合作组织体系相当发达。牛奶业合作组织主要有供应合作社、奶牛改良合作社和销售合作社三类,它们为奶牛农场提供饲料、种子、农药、机械等,但更主要的是提供奶牛改良技术、奶牛收购、运输、储存、加工、销售方面的服务。这些合作组织是农场主自已的专业性组织,他们可以自愿加人或退出,不受区域限制。
7.主持人:那在日本的农业生产中,产业化的主要模式和特点都是什么呢?
专家:在资本主义商业极为发达的日本,由于自然条件和土地稀缺等原因,使得小农经济占农村绝对优势。
日本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模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以工商业资本为主体的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它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直营型即由大工商企业通过购买土地,建立大型的养猪场、养鸡场、农产品加工厂和植物工厂,利用农业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经营。另一种是委托型,即以一些大工商企业为龙头,通过合同、契约等形式,委托农场或农户进行生产经营。
第二种是以农协为主的平行一体化经营模式。这是日本普遍推行的一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日本的农协分为综合农协和专门农协。综合农协是进行信用、保险、采购、销售等各种各样的综合业务。而专门农协提供饲料供应、鲜奶交售、奶牛改良、检疫与治疗、农机具的维修与购置等业务。酪农户或者参加综合农协或者参加专门农协。入会农户根据本人财力大小和奶牛的头数多少,每月需交纳3000到7000日元的会费,入会牧场主只要专心进行生产劳动。目前日本的生鲜乳由约 3 万多户的酪农生产,并通过农协会向乳品企业交售牛奶。另外,政府还设立了奶牛管理中心来管理奶牛有关业务,如负责办理奶牛户口手续、给农户提供生产技术、组织农户进行生产培训、举办优质高产奶牛比赛大会等。
8.主持人:王老师您已经介绍了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的产业化生产模式,除了这两个国家之外,欧盟的农业也是十分先进,产业化发展也是十分的完善,那欧盟的产业化组织模式是什么样子的呢?
专家: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牛奶产区,也是乳制品的主要出口地。欧盟原料奶其中大部分用于加工,只有1/3用于鲜奶销售。欧盟出口乳制品主要为黄油、奶酪和奶粉,其中黄油、奶酪出口约占全球出口市场的40%,奶粉约占三分之一。欧盟奶业产值占其农业总产值的13.8%。欧盟主要成员国的奶业仍保持着较为传统的生产方式,养殖规模不大。目前,荷兰主要是家庭奶牛场,规模为30~37头奶牛。爱尔兰仍然沿袭着一家一户的传统模式,每户平均饲养奶牛55头。
欧盟主要国家发展奶业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组建集产、加、销于一体的奶业合作社。为了形成规模优势,形成了涉及农业产、供、销、信贷、保险和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较为完整的合作社体系。奶农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各种形式的合作社,按合作社的章程实行统一经营、统一核算、利润分成。社务由全体社员协商,一人一票,民主决议;在合作社指导下兴办乳品加工厂,奶农既是合作社的主人,也是乳品加工厂的主人,形成了一个利益高度一致的完整产业链。奶业合作社为奶农提供从饲料、配种、防疫到收奶等一整套服务,出资组建的乳品加工厂不仅实现了利润的增值,还解决了原料奶的市场销路问题。大部分奶业合作社加工厂的利润分为3部分,一部分用于加工厂的扩大再生产,一部分作为奶农交奶的红利返还,一部分用于补贴奶业合作社为奶农提供的各类服务。利益返还解决了生产环节利润偏低的问题,促进了奶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为加工厂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原料来源。奶业合作社使欧盟小规模奶业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
9.主持人:欢迎回来,大家好,今天给您介绍的是奶牛产业化生产组织方式。做客我们节目的专家是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王芳老师。刚刚我们介绍介绍了发达国家,主要包括美国,日本,欧盟的牛奶产业化生产的模式。下面请王老师来说说我国的奶农产业化生产。
王老师,我们都知道了西方发达国家奶牛产业产业化过程中各自的特色,目前我国奶牛产业化的情况如何吧?
专家:好,我先简单谈谈我国奶牛生产的现状吧。
中国2014年牛奶产量为3725万吨,已经跃居世界第三大产奶国,仅排在印度和美国之后。同样,在荷兰农业合作银行发布的2015年度全球奶业20 强排名中,中国的伊利、蒙牛分别分排名第10位、第11位。
中国人多地少,另外中国奶牛养殖业起步较晚,奶牛养殖“小、散、低”的局面还存在,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看,我国奶业规模化养殖正在走上一条以千头牧场、万头牧场为主体的发展道路,大规模养殖场的粪污处理已经成为奶业发展过程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中国奶业作为一个产业已经形成,但整个产业链并没有同步发展,目前各乳品企业与奶农或奶牛场之间所建立的关系各有不同,从原奶到乳制品阶段,其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公司+基地+奶农;二是公司+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奶农;三是公司+奶农;四是公司+牧场等四种主要的模式。从今年年初,我国众多乳业大省出现了牛奶价格下跌、抛售奶牛、倒奶等普遍现象。分析以上我国乳品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关系,必须寻求探讨一种适合我国乳业发展的并能够保证企业利益和农民利益的乳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
10.主持人:王老师,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牛奶产业化生产的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要推动我们国家走奶牛产业化生产道路,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专家:首先要因地制宜发展本国奶牛养殖业,
从奶业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来看,不同的国家都是选择和自己国家资源禀赋相适宜的发展模式,一切从实际出发,协调了不同资源、劳动力、资本的关系,提高了生产力,有力的推动了本国奶业的发展。我国疆域辽阔,农业自然资源分布差异很大,因此,我国发展奶业规模化养殖应因地制宜,全面考虑环境、防疫、饲草饲料供给等多方面因素,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因此,必须采取多样化的组织结构和政府的多种扶持政策才能促使我国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其次要通过促进 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和组建发达的奶业合作组织实现行业效益的最大化。
我国目前的基本模式中的“公司+农户”模式,公司与农户之间没有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甚至有时存在经济利益纷争。中国的奶农要成为一支和乳品企业相抗衡的社会力量必须走合作化的道路,通过和企业的纵向合作,在法制的保护下明确双方责、权、利的关系,这样既可以降低公司和农民交易的成本,又可以保护农民的权益。因此,应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与日本专业农协或欧盟专业合作社相类似的紧密型“公司+农户”新型产业化组织模式,构建以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
11.主持人:除了要因地制宜和一体化经营这两点建议之外,王老师您还有其他的好建议吗?
专家:还有是要走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养殖方式,同时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要把二元结构转变为三元结构。这种养殖方式既能提供奶牛所需要的饲草料,又可以消纳牧场产生的粪肥,不仅可以实现养殖业与种植业的良性循环,而且还有助于降低饲草料的机会成本。走以中小规模养殖为主的发展道路,实行种养结合,既有利于降低成本,又有利于粪污的资源化利用,还有利于减少疫病控制风险和提高动物福利。同时,我种植业也应从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变,在某些具备条件的地区应把饲料作物放在首位,从以粮食为主转变为以饲料为主种植。
最后要健全社会化生产服务体系。由于我国奶业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与之配套的育种、繁殖、饲养饲养等相关的技术服务及相关专业机构还很不成熟,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并给予支持,与奶牛养殖业相配套的社会化生产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成熟,才能真正体现养殖业的成熟,才能保证奶牛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关于奶牛产业化生产的相关内容,今天就先为您介绍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我们将在下期节目中为您详细介绍,敬请期待。好,感谢王老师做客我们的节目,带来精彩的讲解。谢谢!
片尾:好,听众朋友,又到了节目结束的时候了,感谢今天专家的精彩介绍,同时也感谢听众朋友您的收听!如果对节目有什么意见或建议,需要了解节目相关资料、收听更多的节目,与我们在线交流互动,您可以登录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中国广播网,可以关注《乡村大讲堂》新浪微博,关注“中央农广校—乡村大讲堂”微信公众账号。同时欢迎您关注“中国新型职业农民”微信公众账号,了解更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服务内容。我们的通讯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部北区24号楼,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广播教育中心,邮政编码:100125,热线电话是:010-59196068转8008。欢迎您继续收听中国乡村之声的其他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