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乡村之声《三农早报》
2015年8月7日播出稿件(周五)
导语:早上好,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每天早上为您播出的《三农早报》节目,我是李庆。在今天的节目中,您将收听到:
提要:
农业部认定 107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试点
财政部多举措支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浙江省统一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
宁夏实施3项旱作节水新技术
上海培育出八个葡萄新品种
《每日关注》为您带来《小麦吸浆虫的识别及防治》第二集
农业部认定 107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试点
8月4日,农业部公布了103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4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试点单位名单以及配套的管理办法。2014年11月,全国治理“餐桌污染”现场会上部署启动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各地积极创建,在严格考评、征询意见和公开公示的基础上,经农业部常务会议审议,确定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名单。这批创建试点单位以“菜篮子”产品主产县为主,涵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管理,农业部同步出台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暂行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质量安全县创建、申报、考评、命名、监督管理等工作程序,建立了“定期考核、动态管理”工作机制等,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每2-3年开展一次考核,设立举报电话,鼓励公众监督,明确了整改的5种情形和撤销称号的7种情形,确保质量安全县叫得响、过得硬。
财政部多举措支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近日,财政部制定印发《关于支持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明确了财政支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
《意见》提出,财政支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要坚持“因地制宜、以粮为先、市场导向、统筹整合、利益共享”的基本原则,以提高农业要素配置效率为目标,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以健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统筹整合相关涉农资金,运用支农政策组合拳,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着力提升适度规模经营水平。
《意见》从政策倾斜、能力提升、机制创新、强化监管等方面提出了财政支持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多项政策措施。一是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重点用于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二是强化支农项目对接,大力支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农垦改革发展。三是创新规模经营有效实现形式,支持引导有利于适度规模经营的体制机制创新。四是切实加强涉农资金使用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浙江省统一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
日前,浙江省出台《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和集中处置试行办法》,从今年9月起,该省将建立以“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扶持”为主要模式的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和集中处置体系。
《办法》要求包括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在内的市场主体,明确成为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和集中处置的主体责任。在此基础上,政府给予适当扶持。具体实施过程中,农药经营单位对产品信息、产品来源、销售信息和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情况进行记录,并建立台账;农药使用者则需妥善保管农药废弃包装物,并将其及时送交相应的农药经营单位或指定回收点;各县政府通过采购、招投标等方式,委托1家以上农药批发经营单位负责本地区农药废弃包装物的归集和运输。
对农业和环保部门的责任,该《办法》也予以明确要求:由农业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归集和运输工作的组织、指导和服务;环保部门则负责集中处置的环境监管,并依法查处相关违法行为。
浙江省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将履行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归集、运输和集中处置等相关职能所必需的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同时纳入生态省建设、平安浙江等考核内容。
宁夏实施3项旱作节水新技术
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六盘山山区干旱少雨的问题,宁夏农林科学院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研究试验,系统总结制定出旱地抗旱节水一膜多用的高效轮作作物栽培系列标准,针对第一茬西瓜、第二茬玉米、第三茬向日葵的三项旱作节水栽培技术目前已颁布实施。
据介绍,科研人员将新技术在六盘山区甘城、同心县梨花嘴、窖坑子等地进行试验示范,西瓜增产20%以上,玉米增产13%~15%,向日葵增产10%以上。今年6~7月与同期相比降雨量偏少的情况下,该项技术种植的西瓜表现抗旱,瓜蔓生长旺盛,茎嫩叶绿,西瓜量多个大品质好。
科研人员认为,技术规程中地膜三用较两用不仅延长了使用年限,还可降低成本,减少能源消耗,实现了绿色低碳增产增收高效农业。在国内干旱缺水同类型地区应用前景广阔。
上海培育出八个葡萄新品种
日前,在上海市农科院庄行试验站举行的葡萄擂台赛,申丰、沪培1号和申华三个上海本地品种脱颖而出,在口感、风味和栽培适宜度等指标上,获得了众多葡萄栽培专家和在场市民的认可。
上海地区葡萄产业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末,不过直到2000年之前,上海种植的葡萄还都是洋品种的天下。2005年左右,以“醉金香”、“巨玫瑰”为代表的东北葡萄进入上海,迅速赢得市场。当前上海的葡萄种植面积达8万亩左右,每亩经济效益在万元以上,是经济效益最好的果蔬种类。
让市民吃上本地葡萄,是上海市农科院葡萄课题组的努力方向。目前,已有8个葡萄优良新品种通过了上海市新品种审定和认定。这次培育的8个新品种特色鲜明,比如沪培1号具有无核、果粒大、容易栽培的特点,而申华100%无核,成熟后还伴随着“酒香”。如今,消费者对水果的要求越来越高,想要站稳市场,葡萄育种就得向果实外形美观、风味可口、食用方便方向发展。据悉,这些葡萄均已在上海部分农庄开始种植。
主持人:当前,华南和江南晚稻处于移栽分蘖期,田间病虫正处于发展阶段,未达防治指标。江南、西南、长江中游中稻和东北单季稻处于孕穗抽穗期,长江下游和江淮单季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期,田间病虫发生发展较快。其中,稻飞虱在江南、西南中稻和长江中下游、江淮单季稻区增长速度快、田间虫量大、短翅型成虫多,稻纵卷叶螟在江南西部和长江中下游稻区田间虫量高,稻瘟病在西南东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稻瘟病发生重,以上区域病虫情重于上年同期。根据当前病虫基数、作物生育期和品种抗性及下阶段气候因素等综合预判,预计“两迁”害虫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瘟病在西南东部、长江中下游和东北稻区重发态势明显。具体情况,我们采访了全国农技中心病情测报处的陆明红。明红你好!
明红:主持人你好!听众朋友大家好!首先我来介绍一下当前中晚稻病虫的发生动态。
稻飞虱目前在江南、西南中稻和长江中下游、江淮单季稻发生程度重于上年同期。7月中旬以来,西南东部、江南西部和长江中下游稻区监测到明显迁入峰,局部虫量较高,如湖南桃源县7月17-26日连续多日单灯单日虫量超千头,7月20日迁入量超万头,褐飞虱比例超过80%;江苏丹阳7月23日监测到4500头的白背飞虱迁入高峰;上海崇明7月25-26日连续2日监测到单灯单日近千头的白背飞虱迁入峰,迁入虫量高于上年同期。田间虫量上升较快,西南、江南和长江中游中稻稻飞虱百丛虫量一般400-800头,贵州大部、湖南西部和南部、江西南部和西部及东北部虫量较高,百丛虫量1000-1600头,江西永新、浙江金华和衢州、湖北仙桃和潜江等地局部未防田块百丛虫量超3000头大发生指标。田间虫量周环比增加30%以上,同比增加10%-30%。长江下游单季稻区百丛虫量一般100-150头,苏南、沿江局部田块300-600头,高于近年同期。田间短翅型成虫数量大、增长快,江南和长江中游稻区百丛虫量一般5-20头,周环比增加20%-60%,同比增加近50%,其中湖北郧阳观测圃高达42头,达大发生(30头)指标。
稻纵卷叶螟在江南、西南中稻和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发生程度与上年接近。7月中旬以来,稻纵卷叶螟陆续迁入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江南和长江中游中稻区亩蛾量一般300-600头,高的1000-2000头,湖北孝南、安徽巢湖超过6000头,江西贵溪最高达1.2万头。与上年同期相比,江南西部和长江中下游稻区蛾量偏多,其中湖南增加4倍,江南东部偏少。田间幼虫量上升较快,江南中稻区亩幼虫量一般3000-8000头,高的达1-2万头,湖南东部局部高达3.3万头,周环比增加30%;长江下游稻区亩幼虫量一般低于500头,高的2000-3000头,同比增加40%。经有效防控,各地田间卷叶率一般控制在2%以内,湖北宜城局部未防田块高达20%。
稻瘟病在江南、西南中稻和长江中下游、江淮单季稻发生程度重于上年,病叶率一般2%-5%,西南南部发生较重,病叶率10%-25%,点片重发现象突出。如浙江萧山部分育秧田、江苏丘陵、沿江、沿海及淮北局部田块病叶率60%-90%,云南腾冲、重庆合川局部田块病叶率高达96%。与上年同期相比,西南东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稻瘟病发生重于上年,累计发生面积同比增加38%,西南其他大部稻区发生轻于上年,累计发生面积同比减少25%。东北稻区病叶率一般在2%以下,但发病点多,如黑龙江已监测到17县42个监测点发病,田间菌源充足。
二、下阶段趋势分析
据中国气象台预报,未来十天,西南东部、东北地区降水偏多2-5成,此时该区域水稻正值破口抽穗期,非常利于稻瘟病大面积流行;华南东部、江南、江淮、江汉、四川盆地东部等地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将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7-39℃,高温持续日数可达5-9天,一定程度上将抑制“两迁”害虫的发生繁殖和稻瘟病的扩散流行。但未来11-20天,随着副热带高压位置南落,我国主雨带位置南压,黄淮、江淮、西南地区东部等地降水增多,温湿度条件适合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因此,针对当前病虫基数高、病虫情发展快的实际,各地需提高警惕,加大监测力度,因地制宜科学指导防控工作,确保不因监测防控不到位而造成大面积成灾。
主要情况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的,谢谢明红,这就是当前中晚稻主要病虫发生动态及趋势分析。如果大家还想了解其他更全面、更详细的数据或病虫方面的信息,可以到全国农技推广网的病虫测报网页查询一下。
宣传语(配乐):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造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要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小麦吸浆虫的识别及防治》(二)
李庆:今天我们来关注一下小麦吸浆虫。昨天天津市植保植检站的高级农艺师张祝华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小麦吸浆虫的为害特点,还有生活习性。说到害虫发生非常隐蔽,那就要问问张老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什么时间防治小麦吸浆虫呢?
采访录音:为了准确掌握防治适期,植保工作者对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动态进行常年监测。通过陶土查幼虫、网捕查成虫、剥麦穗查幼虫三种调查方法,并结合天气预报和小麦长势进行测报,指导防治。
1、淘土调查:时间在冬小麦播种前和春季小麦拔节前进行,调查越冬虫量,以掌握虫情,确定防治地块,指导麦农在小麦拔节后期田间毒土防治,消灭陆续羽化的成虫。每块田5点取样,用采土器采土,将土样到入桶内,加水用棍棒搅拌成泥浆状,待沉淀后,将泥浆水到入80目铜筛,滤去泥水,检查筛上虫体数。淘土调查所永取土器规格为深度20㎝,面积为10×10㎝。当单位面积有虫5头即达到防治指标。
2、网捕成虫:因为小麦吸浆虫选择在抽穗而未扬花的麦穗上产卵,因此成虫观测在小麦开始抽穗至扬花前期,采用捕虫网捕捉田间成虫的方式,确定其羽化率和成虫量,调查结果用来指导在小麦抽穗期进行叶面喷雾防治,防治指标为每10复网有虫10-15头。
3、剥麦穗查幼虫:在小麦扬花后10天至幼虫脱出麦穗以前进行。每田块5点取样,每点任选10穗,逐穗逐粒剥查,记载粒数、受害粒数、虫数。
植保人员通过查清土壤虫口密度与分布区域,确定防治范围与规模,通过调查发育进度,确定最佳防治时期,通过检查田间麦穗被害情况,评估防治效果,并预测来年发生程度。
五、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⑴选用抗虫品种
吸浆虫耐低温而不耐高温,因此越冬死亡率低于越夏死亡率。土壤湿度条件是越冬幼虫开始活动的重要因素,是吸浆虫化蛹和羽化的必要条件。不同小麦品种,小麦吸浆虫的为害程度不同,一般芒长多刺,口紧小穗密集,扬花期短而整齐,果皮厚的品种,对吸浆虫成虫的产卵、幼虫入侵和为害均不利。
因此要选用穗形紧密,内外颖毛长而密,麦粒皮厚,浆液不易外流的小麦品种。
⑵轮作倒茬
麦田连年深翻,小麦与油菜、豆类、棉花和水稻等作物轮作,对压低虫口数量有明显的作用。在小麦吸浆虫严重田及其周围,可实行棉麦间作或改种油菜、大蒜等作物,待雨年后再种小麦,就会减轻为害。
⑴毒土防治
时间:②小麦拔节期至小麦孕穗期。
可结合浇拔节水进行毒土防治,在浇水前可选用50%甲基异柳磷或40%辛硫磷每亩250ml或48%乐斯本每亩400ml,兑水稀释,与细沙土混拌均匀,每亩约20-30kg,均匀撒于田间并及时浇水。
(2)成虫期药剂防治
在小麦抽穗率达50%时,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10克或4.5%高效氯氢菊酯乳油100 ml/亩、或40%乐果乳油每亩50ml兑水50kg喷雾。
李庆:好的,谢谢张老师。张老师就小麦吸浆虫的识别以及相关的防治技术给我们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够对广大的听众朋友尤其是农户朋友有所帮助,再次感谢张老师做客我们的节目,谢谢!
专家:不客气,谢谢!
李庆:好的,以上就是今天《三农早报》节目的全部内容,感谢您半小时的陪伴。如果想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节目内容,您可以关注我们节目最后的联系方式。
栏目片尾:资讯万千,我们为您细细挑选,每天清晨《三农早报》准时陪在您身边。如果对节目有什么意见或建议,需要了解节目相关资料、收听更多的节目,与我们在线交流互动,您可以登录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央广网,可以关注《三农早报》新浪微博,关注“中央农广校—三农早报”微信公众账号。同时欢迎您关注“中国新型职业农民”微信公众账号,了解更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服务内容。我们的通讯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部北区24号楼,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广播教育中心,邮政编码:100125,热线电话是:010-59196068转8008。
那好了,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要跟您说再见了,节目编辑夏羽,录音王迪,我是李庆。明天早上我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