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分,葡萄架上已经挂满了紫盈盈、沉甸甸的果实,眼瞅着就要上市了,在莱西市孙受镇的一处冬暖棚葡萄园里,44岁的贾延樽正手把手地教农户进行着色期管理:“着色期最佳温度是28度,夜温只要不低于13度就行,温差最好大于12度,这几天晚上如果有倒春寒,下午三点多就要关风口保温,四点多再盖棉被,这样的葡萄里外全色能卖上好价......”手机支架上的云台相机,实时记录着这些指导细节。傍晚时分,这段视频将在“一起葡萄”的全网平台同步更新。
这位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的“葡萄医生”,如今已是拥有全网超44万粉丝的农技网红。从骑脚踏车送病株求教的农资店主,到斩获全国农民教育培训说课大赛一等奖的科技特派员,贾延樽用二十年光阴,在黄土地上书写着新农人的传奇。
农技传播新范式:故事里的农技
“下地指导葡萄种植光讲理论,农民根本听不进去,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不同园子怎么吃的亏,怎么赚的钱都讲给农户听,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下地指导可省心多了。”正是这份对农民认知规律的深刻理解,催生了现象级农技IP《隔壁老王种葡萄》,贾延樽将在田间地头遇到的典型案例,配上虚构人物“老王”这个角色的故事演绎,集技术推广和故事情节于一体,在公众号、抖音、百家号、今日头条等平台广泛发布,仅在抖音平台,“老王系列”单条最高播放量达32万,转发量也突破了万次,评论区常见“俺家葡萄也这症状”的实时互动。
烟台市蓬莱某家庭农场主徐丹种了100亩阳光玫瑰,她特别喜欢看《隔壁老王种葡萄》系列故事,徐丹说:“故事里的葡萄园好像就在身边,技术细节都在文章里,太实用了,什么时候该打杈,什么时候该补钙,照着做准没错。”这位90后新农人翻出手机相册给我们展示,2019年的葡萄园满是黄叶病株,2023年的照片已是串串翡翠般的葡萄挂满了枝头,这一年,徐丹的葡萄卖出了16元/斤的高价,16亩葡萄卖了190万元。
三万里求技路:从小白到大拿
“农业是一个需要‘长情’的行业,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学习+实践,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练出真本事。”贾延樽和葡萄结缘得追溯到2003年,那时莱西市孙受镇的大棚葡萄种植刚刚起步,因为不懂技术、管理不善,很多种植户的葡萄都烂在了地里,望着一桶一桶的烂葡萄被挖坑深埋,开农资店的贾延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那一刻他下定决心专攻葡萄种植技术助农致富。但那时网络不发达,遇到种植问题请教无门,学技心切的贾延樽跨上二八大杠自行车,载着病株骑行40公里到莱阳农学院求教,成功解决了葡萄烂果问题,但按下葫芦浮起瓢,葡萄的病虫害依然层出不穷,贾延樽就一趟一趟地往返于孙受镇和农学院之间,几年下来,骑行距离超过了3万公里。随着交往渐多,学院教授被小伙的勤奋和研究精神所感动,赠送了他一本《葡萄病虫害原色图谱》,如今这本书已经泛黄,书脊已用胶带反复粘贴,内页密密麻麻的笔记延伸到空白处,正是这段求学历程和这本书的引领,让贾延樽走进了葡萄的世界,从“小白”到“大拿”,如今,他已积累了上万张病株图谱,各种笔记厚可盈尺。2015年在青岛市农业农村局举办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上,来自青岛农业大学顾耘教授的一场《小虫成大害》的讲座,使贾延樽醍醐灌顶,改变了他见到虫害伤口再杀虫的习惯,创新出“原次生双轨防控法”,他把病害分成原生病害和次生病害,原生病害找准潜伏期用药,次生病害通过处理伤口防止感染,这样的病虫害防控思路,让大棚葡萄全年的用药成本降低了45%。尝到技术带来甜头的贾延樽立即用农民听得懂的语言进行分享,很快果农们都掌握了这种防虫思路,种植户吉祥燕说:“我学了贾老师教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后,这几年都忘了病害的模样了,虫害也看不到了。”“作为一名奔波在一线的农技推广人员,将学院派高深的理论用农民能接受的语言和方法推广出去,解决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是我们的价值所在。”贾延樽由衷地说。
以点带面:培育新农人共同体
2015年始青岛市葡萄种植面积迅速增长,达到了7万多亩,很多葡萄“种植小白”也参与到这波葡萄“造富神话”中来,登门或打电话请教的农户也越来越多,贾延樽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大棚与大棚间,为解答众多农户的问题,他专门备了两部手机轮着用,一上午就打没电也是常态。如何能让种植技术惠及更多农户,2016年在青岛市农业农村局举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班上,授课教师马书波的一番话点醒了贾延樽,“移动互联网会在两年内席卷农村,要逼着农民学会、适应、习惯并喜欢上互联网,我们要将农民培训课堂从线下搬到线上,这种灵活、便捷的技术传输方式能惠及更大范围的农民。”课后,说做就做的贾延樽立即在QQ空间注册了账号,以“一起葡萄”为名发布原创种植技术文章,随后又转战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头条等各大网站。自2016年至今,他先后在网上发表文章640篇,视频1130段,技术问答1354条,形成了从建棚、建园到采后管理的完整课程体系,很多葡萄种植小白就是看着贾延樽的文章和视频,成长为葡萄种植的行家里手。
莱西珍稀果园家庭农场主张成涛,收藏了贾延樽所有的原创作品,作为他葡萄的种植指南,在种植过程中遇到新问题张成涛就第一时间联系贾延樽,2024年,张成涛种的妮娜皇后遇到着色难、果皮发涩的问题,靠着贾老师量身定制的着色方案,妮娜皇后成功转色,凭着色泽艳丽、口感香甜,卖出了65元/斤的高价。如今,张成涛也被聘为“青岛市农民讲师团”教师,带动周边很多农民共同致富。莱西市小黄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王凤娥,是贾老师的忠粉,她从一个普通农妇成长为青岛农业大学的客座教授,经她指导的促早阳光玫瑰,2021—2024年连续四年卖出了5万/亩的好价格。“指导农户种葡萄就是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从学员中筛选出‘带头大哥’,让‘大哥’带徒弟,‘徒弟再带徒弟’,形成传帮带的裂变效应!”贾延樽看着徒弟们种出了形如宝塔、串串饱满、口感香甜的葡萄,发自内心的高兴,这一刻他曾经立下的誓言“要帮助更多农民种出好葡萄”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2019年,贾延樽被选派为“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参与了省科技厅和青岛农业大学创办的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的课程录制,截止目前,贾延樽在该平台已录制微课120节,累计时长300分钟。2024年,贾延樽代表青岛参加了全国农民教育培训说课大赛,他凭借深厚的专业底蕴、高超的教学技能和稳重的台风,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从上百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夺得了一等奖,制作的微课《消灭葡萄蚧壳虫》《阳光玫瑰疏果,不要刻板地“打单层”》获中央农广校优秀微课奖。同时,贾延樽也被中央农广校聘为”乡村振兴指导师”,成为全国师资库成员,以后他的足迹将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带领更多农民种出好葡萄。
贾延樽谈到二十年的从业感受,腼腆地笑笑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能有如此成绩得益于平日的海量积累,厚积薄发而已,作为一名基层农技人员,就要‘身上有汗,脚下有泥,心中有光。”说完,他又钻进了闷热的大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