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湿度超标!通风系统启动!”在山东京阳农业科技园的智能育苗车间里,学员黄章井的手机突然弹出预警。只见他轻点屏幕,大棚顶部的天窗缓缓打开,实时监测数据随之恢复正常。这一幕,正是山东省聊城市莘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项目结业考核的日常场景。
7月4日,随着学员通过“智慧苗管家”系统实操考核,这场历时一个月的农业数字化培训正式落下帷幕。50名学员手持结业证书,转身成为莘县智慧农业转型的“火种”。
“再好的理论,不如下地干一茬!”莘县农业农村局李月兵的这句话,道破了此次实训的核心逻辑。与传统教室授课不同,本次培训构建了“真场景、真问题、真操作”三真体系,即走出去开眼界:学员奔赴“蔬菜硅谷”寿光,在芯谷物联的植物工厂里,看着机器人精准播种、分苗,老农们直呼“开了天眼”;沉下去练硬功:在京阳基地的30天“魔鬼训练”中,学员们凌晨5点跟着技术员学“苗情诊断”,午休时间围着手机看翟老师的操作视频回放;亮出来拼成果:结业展示会上,学员黄章井培育的番茄苗以98%成活率惊艳全场。
藏在手机里的“育苗革命”。“过去育苗靠‘手摸眼瞧’,现在全靠它!”学员黄章井掏出手机,点开“智慧苗管家”App,系统大屏上,温度、光照、水肥等10项参数实时跳动,精准掌控育苗环境。
"智慧苗管家"带来惊人成效——传统育苗方式成活率仅约75%,而采用智慧管理系统后,成活率跃升至92%以上。这场藏在手机里的“育苗革命”,正推动农业种植向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迈进。
秘诀在预警机制。技术导师演示,当系统提示“EC值异常”,学员立即调整营养液配方;出现霉斑征兆,自动启动紫外线消杀,就像给每株苗配了私人医生。
错峰培训破解千年难题。“白天要管棚,哪有时间学?”带着孩子种大棚的学员耿庆丽的难题,被午休课堂巧妙化解。利用11:00-13:00,技术导师在育苗车间开设“移动课堂”,推出三大模块,即基础班手把手教授智能手机操作技能,进阶班深入解析智慧农业环境调控算法,政策班则详细解读大棚改造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并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申报与升级流程。“带饭盒来上课”的场景,成为基地独特风景。更让学员暖心的是,课程视频及时就会上传群内,方便补课复习。
新农人群像:从学员到产业火种。学员黄章井的转型之路让曾经只会卖西瓜种子的他,如今成为莘县的“育苗大
王”,创业返乡的卢泽霞,把直播间搬进智能大棚,“粉丝能实时看到温湿度数据,信任度暴涨!今春育苗订单三成来自快手。” 卢泽霞说。
政策通达的效应。学员通过对惠农政策了然于心,实现了政策通达,为兴业富民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真正打通了兴业富民的“最后一公里”。未来,随着“政策计算器”“数字政策管家”等创新举措的推出,莘县学员将迎来更加广阔的致富天地。